焦點二:如何化解分歧,體現“共同但有區別” “就像一場賽車一樣,有的車已經跑了很遠,有的車剛剛出發,這個時候用統一尺度來限制車速是不適合的,也是不公平的。”這個比喻體現了“共同但有區別”原則的重要內涵。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對造成氣候變化的歷史責任不同,落實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公平、各自能力等重要原則,成為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共同心愿。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曾提出,發達國家在2020年之前要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少排放至少25%~40%,到2020年之前每年為發展中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的資金支持,并建立技術轉讓機制。“如果在巴黎協議中達成這樣一個共識,將是一個里程碑式的會議。”解振華表示。 聚同化異,方能相向而行。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等原則,意味著發展中國家的貢獻要符合發展中國家的能力和要求。“但也要看到,在‘區別’之前強調‘共同’二字體現了應對氣候變化是大家的共同責任,都不能置身事外。”蘇偉說。 焦點三:“2攝氏度”目標能否具體化 “從11月30日開始,會議將進入密集磋商階段,節奏將更加緊張,很多重要磋商需要持續到深夜。”在蘇偉看來,巴黎協議的一個重要內容是要形成“2攝氏度”目標實現的約束機制。 地表溫度上升要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是被國際社會公認且關系人類發展的重要目標。目前,160多個國家提交了從2020年到2030年的減排目標。但經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最近發布的《排放差距報告》計算,減排目標加總后大約會減少40~60億噸碳當量的排放。但是,這離“2攝氏度”所對應的2030年減排需求,仍然相距120億噸。 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尼古拉斯-斯特恩指出,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就必須采取具體的行動。從現在到2050年,世界城市人口將達到35億~60億的增長規模,初步測算每年將有60萬億元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如果這個投資在未來15年形成低碳設施,則會對減排作出極大貢獻。蘇偉表示,雖然行動與設想還有距離,但是也存在巨大潛力,需要各國加強技術合作。此次會議,中國代表團中也有中國工程院及各方權威專家,他們將貢獻更多智慧。 焦點四:發達國家資金承諾如何兌現 “資金問題是巴黎氣候大會能否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解振華指出,期待發達國家兌現承諾,這也是國際應對氣候變化建立政治互信的基礎。 今年10月出爐的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出版的氣候融資報告指出,發達國家為發展中國家氣候行動提供的公共和私人資金在2014年達到618億美元,高于2013年的522億美元,但與承諾的1000億美元目標仍有較大差距。 在專家們看來,如何確保2020年前每年1000億美元目標的兌現,增加公共資金占比,并加大在氣候適應上的支持?2020年后的資金支持方案如何確定?這都將成為巴黎會議的重要焦點。 焦點五:中國還將貢獻什么 巴黎會議召開之前,中美雙方已發布應對氣候變化的聯合聲明。美國首次提出到2025年溫室氣體排放較2005年整體下降26%~28%,刷新美國之前承諾的2020年碳排放比2005年減少17%。中方首次正式提出2030年中國碳排放有望達到峰值,并將于2030年將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提升到20%。 據世界銀行公布的數據,中國近20年,累計節能量已占全球的52%。“加上最近這兩年,應該是52%以上。”解振華表示,全球的節能總量當中,中國占了一半以上。中國宣布建立規模為200億元人民幣的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用以支持其他發展中國家。 據了解,中國已明確到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爭取提前達峰。另外,爭取2030年碳強度在2005年的基礎上降低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達到20%左右,森林蓄積量要增加45億立方米。 剛剛閉幕的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綠色發展”等五大理念。蘇偉透露,中國已經開展了7個省市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爭取在2017年啟動全國統一的碳市場。隨著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節能減排潛力巨大。 (本報巴黎11月29日電 本報記者 馮蕾 黃昊)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