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后貨不對版,賣家又不退貨,隨后還因退貨時間超時,貨款被自動支付給賣家,消費者該如何維權。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近日通報案例提醒,由于對賣家監管不力而造成消費者買到假貨,電商平臺同樣負有法律責任。 據法院介紹,去年4月,彭先生網購一部蘋果5手機后,通過手機序列號查詢到這部手機的顏色、激活時間與賣家網上發布的信息不符。隨即,彭先生在電商平臺上申請退款,賣方提出需先將手機寄回才能退款。電商平臺客服之后介入處理后,賣家仍拒絕在不退貨的情況下退款。由于退貨時間超時,該電商平臺交易系統自動確認收貨,將2979.63元貨款支付給賣家。 據檢驗報告,彭先生購買的手機屬于翻新機。彭先生多次向購物網站維權不成后,起訴至法院。 法院二審認定,該電商要求彭先生先行退回手機才能退款,屬于偏袒賣家的無理霸王條款,且電商平臺未能及時繼續暫扣手機貨款,直接導致消費者無法得到退款。遂判決該購物網站承擔退款2979.63元的連帶責任。 針對日益頻發的網購維權糾紛,該案主審法官胡智勇提醒,3種情況下,電商均對消費者負有賠償責任,即電商平臺未能提供銷售者或者服務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作出更有利于消費者的承諾后但未能履行;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明知或者應知銷售者或者服務者利用其平臺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但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與該銷售者或者服務者承擔連帶責任。(記者朱薇、朱瑞卿) |
相關閱讀:
- [ 11-20]“雙11”退貨潮 快遞員建議消費者錯峰退貨
- [ 11-20]問題農產品“斷頭案”頻發 農民喊冤消費者糾結
- [ 11-17]書記開網店,消費者會是誰?
- [ 11-16]莆田紅星美凱龍商場“維意定制”延期交貨 消費者要求退貨遭拒
- [ 11-16]消費者不可拿“后悔權”當“神器”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