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世界海島旅游發展報告(2015)》發布現場 林波 攝 中新網舟山10月13日電(李佳赟 林波)10月13日,在2015國際海島旅游大會舉行期間,由香港理工大學牽頭撰寫的《世界海島旅游發展報告(2015)》(以下簡稱《報告》)也首次“出爐”。該報告作為海島旅游的基礎性研究,將為國內海島旅游的發展提供若干可資參考的發展模式。 《報告》顯示,目前全球共有超過50個國家、70個成熟的海島旅游目的地;全球海島旅游游客的年均增長率超過20%。2014年,超過40%的海島旅游目的地旅游收入對GDP的貢獻率超過20%,旅游業出口總值達到730億美元。 根據“Travel Leisure”、“TripAdvisor’s”、《孤獨星球》、《美國國家地理》、攜程等媒體公布的世界知名海島旅游目的地,《報告》綜合測評出夏威夷群島、巴厘島、馬爾代夫群島、普吉島、圣托里尼島、蘇梅島、毛里求斯群島、濟州島、大溪地、塞舌爾群島為2014世界十大海島旅游目的地。 隨著中國正成為世界第一大旅游客源地,《報告》顯示,2014年赴世界海島旅游目的地度假的中國游客為2400萬人次;2015年,預計將達到3000萬人次,約占中國全部出境游市場的四分之一。 北京大學研究與規劃中心主任、中國國際旅游學會秘書長吳必虎解讀道,從全球海島發展模式來看,可分為高端度假、郵輪港口、商務娛樂、綠色生態、民風民情等驅動模式。 “比如,帕勞、大堡礁等地旅游資源保存完好,旅游產品以享受原生態自然環境的活動性較強的體驗為主;而夏威夷、巴厘島、臺灣等地則在海島資源之中加入了當地的民俗民風,旅游產品包括觀光、休閑、節慶等,是典型的民風民情驅動模式。”吳必虎說。 根據歷年國際海島旅游情況,《報告》還預測了未來的海島旅游發展趨勢。吳必虎表示,未來,可以觀察到全球市場格局正在不斷演化,亞太地區將成為越來越受重視和歡迎的地區;此外,游客需求本身層次開始分化,產品類型也日趨多樣,新興產品正不斷涌現,營銷方式持續創新發展。 面對海島旅游所展現出的新格局,吳必虎認為,除了加強政府引導、深化區域合作,改善旅游交通等“硬件”條件以外,還要不斷突出文化特色、優化產品結構、拓展產業體系、培育多元市場。 吳必虎總結道,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現代海島旅游正在向休閑化、多元化方向發展,成為最能夠體現休閑意義的旅游形式。旅游業在有效促進海島地區的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的同時,也提高了海島當地民眾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因此,科學發展海島旅游業是海島地區發展經濟、傳播文化和促進當地生態保護的重要抓手。(完) |
相關閱讀:
- [ 09-29]省海洋與漁業廳:加強平潭海島綜合整治修復,建立海島生態屏障
- [ 09-23]霞浦縣海島鄉婦聯組織開展國防教育日活動
- [ 09-10]我市積極承接 無居民海島審查事項辦理時限減為10個工作日
- [ 09-08]林進嶼、南碇島入圍“2015旅游業中國最美海島”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