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太平洋,路在腳下——習近平主席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綜述
2015-09-30 11:44:5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王海云 王海云 |
分享到:
|
金秋。飛越浩渺太平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如約到訪。 落地西雅圖,天邊朝霞剛剛褪去。報攤上,《華爾街日報》售賣一空。習主席接受這份報紙的書面采訪文章,有這樣一段話:“中美兩國經濟總量占世界三分之一、人口占世界四分之一、貿易總量占世界五分之一。這兩個‘大塊頭’不合作,世界會怎樣?” 歷史也曾面臨相似的問句。卓越的老一代領導人,作出了高瞻遠矚的戰略抉擇。 43年前,中美關系破冰。北京機場,尼克松總統向周恩來總理伸出手:“我是跨越太平洋與中國人民握手。” 36年前,中美建交伊始。鄧小平在大洋彼岸掀起“旋風九日”。會見記者時,他意味深長地說:“現在,中美兩國人民都在握手。” 今天,中美關系的指針,走到了新刻度。一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一個最大的發達國家。此訪,世界不僅關注中美如何相處,更矚目由此牽動的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全球經濟脈動、世界格局走向。 世界目光追隨著習主席的身影,從美國西海岸到東海岸,從西雅圖到華盛頓。 一條破浪前行的增信釋疑之路 這個夜晚,在中美關系史冊中當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24日,華盛頓特區,皓月當空。習主席同奧巴馬總統散步走出白宮,穿過賓夕法尼亞大道,緩步走向布萊爾國賓館。 今晚,奧巴馬總統舉行小范圍晚宴,隆重歡迎剛剛抵達華盛頓的習主席。 兩國元首就中美關系等共同關心的重大問題深入交換意見。談合作,不回避分歧;講當下,更著眼未來。 歷史文化背景不同,社會制度、發展階段各異。中美接觸面越來越多,摩擦也越來越多。習主席以蘊含中國智慧的哲學思維看待分歧矛盾,寥寥數語,透徹深邃。“看待中美關系,要看大局,不能只盯著兩國之間的分歧,正所謂‘得其大者可兼其小’。” 不知不覺,3個小時飛逝。 2013年,莊園會晤。兩國元首以政治擔當和智慧,共同作出構建新型大國關系的戰略抉擇。 2014年,瀛臺夜話。習主席放眼長遠:“我們不能讓它停留在概念上,也不能滿足于早期收獲,還要繼續向前走。” 春去秋來,攜手耕耘。 25日一早,兩國元首再聚白宮。南草坪,秋風習習,五星紅旗高揚。習主席致辭說,我這次訪問美國,是為和平而來,為合作而來。中美關系正站在21世紀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合作共贏是中美關系發展的唯一正確選擇。 這一天的白宮,主題詞是中國。 橢圓形辦公室,兩國元首促膝暢談。內閣會議室,會談成果豐碩。 玫瑰園里,等待吹風的記者們翹首以待。共見記者環節,被譽為元首會談的“風向標”。今天,將會釋放怎樣的信號? 兩國元首面帶微笑、健步走來。他們直陳熱點,分別羅列了會談中達成的諸多共識。奧巴馬總統說:“我們就存在分歧的領域所展開的坦誠對話有助于加深理解,避免誤解誤判,并為進一步發展鋪平道路。” 敏銳的記者們,捕捉到了玫瑰園微妙的變化。挑釁的話語少了,理解的聲音多了。這一結果,符合更多人的期待。 早上歡迎儀式上一句致辭,奧巴馬總統在記者會上再次強調:“我愿重申,美方歡迎穩定、繁榮、和平的中國崛起。” 暫別白宮,習主席來到國務院。歡迎午宴溫馨祥和。拜登副總統談起中美關系態度樂觀:“沒有不能解決的問題”,“健康的競爭關系”。克里國務卿同樣表示:“只要開誠布公、求同存異,完全可以克服分歧,取得更大合作成就。” 接著,轉場國會山。習主席聽了美國國會參眾兩院領導人對中美關系的看法,頗有感觸:“我們要把一個更加美好的中美關系留給子孫后代。” 傍晚,折返白宮,出席奧巴馬總統舉行的盛大國宴。 國宴,政要云集、名流薈萃。奧巴馬總統講了一個故事。 抗戰期間,援華的美國飛行員迫降,中國村民們冒險挽救,并用大拇指和食指比喻唇亡齒寒。奧巴馬總統引申說,希望美中兩國也能像一只手上的兩個指頭一樣。 |
相關閱讀:
- [ 09-30]中外學界:新共識為中美關系注入新動力
- [ 09-29]習近平成功訪美取得新突破 帶給中美關系三點啟示
- [ 09-29]中美關系合作大局不變,要有戰略遠見和耐心
- [ 09-29]中外學界:新共識為中美關系注入新動力
- [ 09-28]共同打磨中美關系攜手同行的“新常態”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