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宋雅靜)近日,有消息稱三大電信運營商將會在10月起實施新的手機流量政策,當月用不完流量可延至下月使用,不過三家運營商官方都未公開確認這一消息。中國經濟網記者致電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進行采訪,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客服均表示暫未接到確切通知,中國電信則表示此方案的確在積極準備中,將適時推出。而網友對此消息關注度極高,部分網友表示,此番“不清零”實際上或將只是一個月清零變兩個月一清,離真正不清零還太遙遠。 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口風緊 中國電信:積極準備中 將適時推出 據有運營商內部人士透露,根據運營商內部已經基本確定的流量不清零政策方案,自10月1日起,國內三大運營商將同步推出套餐內單月流量不清零業務,當月計費的手機套餐中的流量如果有剩余,可以轉移至下月優先使用。但是只能流轉一次,上月流量將在下月月底失效。同時,這一服務將自10月1日起面向所有手機用戶默認開通,用戶無需再單獨申請。這將是相關監管部門要求運營商推進流量不清零工作的一個重要進展。 中國移動客服在記者的采訪中表示,關于流量的不清零一直都在研究和開展業務,目前推出的季度流量包、半年流量包均采用服務期不清零的方式,還有一些其他的特殊業務也會提供不清零的服務方式,關于月底不清零的業務在10月實施,對方表示暫無收到確切通知,并請記者關注公開消息。而中國聯通在記者的采訪中也表達了相同的內容,此二家運營商口風高度一致,均表示未接到確切通知,請記者關注公開消息。 相較于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保守的答復,中國電信的態度較為明朗,客服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關于流量不清零的業務,中國電信確實正在積極準備中,目前還不好回答是否在10月起實施,但是在積極準備下,會在合適的時候推出。而在其他媒體的報道中,中國電信“6982”號客服人員明確答復,將在10月1日推出“流量滾存”服務。 網友:文字游戲 實際只是一個月清零變兩個月一清 關于“三大運營商10月起流量不清零傳聞”傳聞的開端,是在不久前,有網友在微博上公布一份“關于印發套餐內流量單月不清零實施方案的通知”。通知中稱,“集團公司決定面向手機用戶開放套餐內本月流量不清零服務,該方案自2015年10月1日起開放服務,10月剩余流量可結轉至11月使用;開通方式為系統默認開通,用戶無需申請。”從內容來看,與上述政策并沒有什么區別。當時,這一微博內容被“中國電信上海網廳”轉發,不過很快,發布者就刪除了這一條微博。之后,中國電信集團相關人士表示,目前尚未收到相關通知,正在對事件進行了解。 分析字面意思,這種“流量滾存”的服務模式,實際指當月計費的手機套餐中的流量如果有剩余,可以轉移至下月使用。但是只能流轉一次,上月流量將在下月月底失效。網友對于這種“流量滾存”的服務模式大多毀譽參半。有網友認為,流量不清零政策出臺,邁出了最為重要的一步;也有網友認為,這樣的“不清零”實際上是把一個月清零變成兩個月清零,這是玩文字游戲,離真正的永遠不清零且可累計使用還太遙遠;還有一部分網友認為,清零不是關鍵,降低費用并提速才是真正的問題。 網友“愛咋咋地”:只是延長一個月不清零而已,離真正的永遠不清零且可累計使用還早得很,萬里長征才走了一步。 網友“咿呀哈波波”:單月不清零的意思是,這個月沒用完,下個月可以用,下個月再沒用完,就清零。再下個單月不清零,一直反復循環!否則為什么叫單月不清零?直接叫不清零就好了! 網友“126774086”:清不清零不是關鍵,關鍵是降低費用并提速,當價格低到不用套餐也可以用的時候,誰還需要清零。 網友“樂由心生7vy5”:多數通訊行業業內人士都并不支持,應該是認為霸王條款才好,他們每個月買回家的米和油當月沒吃完,他們都還回去嗎?然后重新再買嗎?如果不還,是不是也違反物價定價規律的做法呢? |
相關閱讀:
- [ 09-24]運營商有望下月推“流量不清零” 剩余可下月優先用
- [ 09-24]運營商或下月開放流量不清零服務 系統默認開通
- [ 09-23]京津冀漫游費已取消 三大運營商“親情省”仍收費
- [ 09-11]網店仍可購買非實名卡 運營商:非實名可能被停機
- [ 08-31]工信部要求:明起電信運營商驗證第二代身份證
- [ 08-28]三大運營商換帥:左手抗壓 右手改革
- [ 08-25]三大運營商換一把手 提速降費成新帥任務
- [ 08-24]三大運營商盈利能力下滑 上半年仍平均日賺4.16億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