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岐山首次系統闡述巡視制度 “政治定力”提到空前高度
2015-08-21 19:39:23?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王海云 王海云 |
分享到:
|
今日,王岐山在 《人民日報》刊發署名文章《發揮巡視監督作用助力全面從嚴治黨》。這是王岐山在擔任中央紀委書記以來,首次系統地公開闡述巡視工作。 專家在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指出,該署名文章的發表,是中央高層在黨風廉政建設、反腐敗工作上,亮出的一柄利劍,并且亮得漂亮、提氣。 中紀委查干部過半線索來自巡視 王岐山發文凸顯重視 該署名文章全文近6000字,分為三部分,分別從巡視制度的歷史淵源、工作重點、執行規范等三個角度依次闡述。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許耀桐認為,署名文章既站在歷史高度,又著眼于現實,同時展望未來,從縱橫坐標上,肯定了巡視制度的重要性。“以強有力的邏輯,證明要想把黨風廉政建設做好,必須倚重巡視制度。” “王岐山此次高規格的發文闡述,本身就說明了,巡視制度在反腐敗斗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現實中,我們也看到,許多大案、要案,都是在巡視過程中發現的,對腐敗分子形成了高壓態勢。”中央黨校教授戴焰軍向人民網記者表示。 記者梳理發現,眾多“大老虎”的問題就是在巡視工作中發現的。2015年2月26日,中央第八巡視組組長寧延令在國家電網公司召開工作動員會上表示,中央紀委對巡視發現的蘇榮、申維辰、朱明國、萬慶良、杜善學、譚力、武長順、韓學鍵、秦玉海、梁濱、楊衛澤、陸武成等40多人的問題線索進行了立案審查。 “中央紀委立案審查的領導干部中,一半以上是根據巡視移交的問題線索查處的。”2015年8月17日,王岐山在出席學習貫徹《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電視電話會議講話時透露。 對于如何定位巡視制度的地位,許耀桐注意到了文章中所用的“不可替代”4個字,他指出,巡視制度的一大特點就是“注重發動群眾”,這種外來監督與內部監督相結合的工作方法,在反腐敗斗爭中有著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 “應當注意的是,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不是與生俱來的,通過巡視制度清除不良分子,有利于提高黨員隊伍的戰斗力和凝聚力。”許耀桐談到。 “政治定力”提到空前高度 印證“反腐不是一陣子” 王岐山在署名文章中的列出7大工作重點,描繪出巡視工作的布局藍圖,構成了“今后這項工作怎么開展”的標準答案。 在重點談到貫徹巡視方針時,他特別強調要保持堅強政治定力。“政治定力”一詞統領起巡視制度的重點部署,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此前,王岐山曾幾次談到“政治定力”。今年3月27日至28日,王岐山在河南調研,講話中強調“要保持堅強政治定力,有靜氣、不刮風”;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工作報告中,王岐山指出,要保持堅強政治定力,不搞運動、不是一陣子。 何為政治定力?許耀桐將“定力”的含義解讀為遇事不亂,不會被事物表面所迷惑。“任憑風浪打,穩坐釣魚臺。這種定力源于政治自信,源于信仰堅定。” 關于政治定力,戴焰軍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理解,“一方面能不能嚴格地遵守政治紀律,能不能堅定不移地執行中央關于黨風建設、反腐敗的一系列方針和要求。另一方面,在遇到各種各樣復雜的情況的時候,是不是能夠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夠分清是非,站穩立場。第三,自己平時能不能以身作則,自己如果做不好怎么去巡視別人。” 反腐要打一場硬戰。許耀桐指出,“一反到底”、“零容忍”等一些反腐狠話,都表現出中央重拳打擊腐敗的決心。但是,反腐工作中不可避免會遇到許多困難。“深化改革,健全機制,做好不易。既要有信心,又要有能力和魄力,而這些能力的培養都迫切需要這份定力。” |
相關閱讀:
- [ 08-14]“指導”變“領導”打通巡視制度梗阻
- [ 04-14]巡視制度是如何一步步發展起來的
- [ 02-28]專家評首輪中央巡視整改情況:巡視制度是“制度鐵籠”重要支柱
- [ 02-13]教育部啟動直屬高校財務巡視制度等20項新計劃
- [ 02-11]專家建言巡視制度:實現全覆蓋 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