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書香·節日讀書】 (第八期) ——————文稿閱讀—————— 兒童節——立志光明 網絡書香,節日讀書,我是曹雅欣。 六一國際兒童節的設立,是為了保障兒童權利,早已成為了世界上許多國家兒童共同的節日。在中國傳統文化里,對于兒童的關愛也格外重視,對兒童最深遠的權益關注,就是教育所給予的關注。 中國兒童學習傳統文化,是從《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三字經》這些蒙學開始的,蒙學,是兒童啟蒙的教育。 比如,《百家姓》和《千字文》,不管是“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還是“天地玄黃,宇宙洪荒”,這些朗朗上口的文句排列,既是兒童識文斷字的基礎課本,也是幼兒了解社會的入門功課; 再比如,《弟子規》和《三字經》,不管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的行為與規范,還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的故事和道理,都是在兒歌般的唱誦中,開始禮儀的學習,開始文明的啟蒙。 而中國古代的兒童,在蒙學教育中還會學習《神童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讀幾首這本書中的詩。 《神童詩》,主要是由宋代汪洙創作的,在傳世過程中,還編進了一些適合少兒學習的其他詩歌。這里面的詩,雖言辭簡易,卻志氣高昂,非常適于兒童立志、走向陽光。 比如,《神童詩》開篇就說: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 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 這樣的詩句,是對于學習的認可、對于知識的肯定,“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讓孩子們從小就明白,要尊重知識、要渴望學習。因為,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學習,該是終身的習慣。 再比如,《神童詩》里又說: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這樣的有力詩句,這樣的立志精神,正是應該讓每一個孩子都有信心培養起的人生能量場。命運,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未來,就開始于心志的確立。 《神童詩》這部書里,還有很多經典的詩句,比如,里面說道: “遺子黃金寶,何如教一經!” 這樣的話,何止是針對兒童的蒙學,更是在教子的同時,對家庭里每一位父母的教育。往往,對孩子的教育過程,就是陪孩子一起學習的過程,就是與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合格的親子教育,是從教育每一位合格的父母開始。 再比如,我們熟悉的“人生四喜”,也是《神童詩》里講述過的,說: “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 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這樣的詩句熟悉,就是帶領兒童們,對于人生場景的熟悉。 最后,我們用被稱為“世紀老人”的女作家冰心書里的一段文字,來為本期“網絡書香”收尾。冰心,是我國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她的圖書作品,有《寄小讀者》《再寄小讀者》以及《三寄小讀者》。今天,我們來品讀她的散文《小橘燈》里的一段描寫: “我無聊地站了起來,望著窗外濃霧里迷茫的山景,看到那棵黃果樹下面的小屋,忽然想去探望那個小姑娘和她生病的媽媽。我下樓在門口買了幾個大紅橘子,塞在手提袋里,順著歪斜不平的石板路,走到那小屋的門口。 我輕輕地叩著板門,剛才那個小姑娘出來開了門。抬頭看見我,先愣了一下,后來就微笑了,招手叫我進去。這屋子很小很黑,靠墻的板鋪上,她的媽媽閉著眼平躺著,大約是睡著了,被頭上有斑斑的血痕,她的臉向里倒著,只看見她臉上的亂發和腦后的一個大髻。 門邊一個小炭爐,上面放著一個小沙鍋,微微地冒著熱氣。這小姑娘讓我坐在爐前的小凳子上,她自己就蹲在我旁邊,不住地打量我。我輕輕地問:“大夫來過了嗎?”她說:“來過了,給媽媽打了一針……她現在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的說:“你放心,大夫明早還要來的。”我問:“她吃過東西嗎?這鍋里是什么?”她笑著說:“紅薯稀飯——我們的年夜飯。”我想起了我帶來的橘子,就拿出來放在床邊的小矮桌上。她沒有作聲,只伸手拿過一個最大的橘子來,用小刀削去上面的一段皮,又用兩只手把底下的一大半輕輕地揉捏著。 我低聲問:“你家還有什么人?”她說:“現在沒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她沒有說下去,只慢慢地從插皮里掏出一瓤一瓤的橘瓣來,放在她媽媽的枕頭邊。爐火的微光漸漸地暗了下去,外面變黑了。我站起來要走,她拉住我,一面極其敏捷地拿過穿著麻線的大針,把那小橘碗四周相對地穿起來,像一個小筐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著,又從窗臺上拿了一段短短的蠟頭,放在里面點起來,遞給我說:“天黑了,路滑,這盞小橘燈照你上山吧!" 我贊賞地接過來,謝了她。她送我到門外,我不知道說什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的說:“不久,我爸爸一定會回來的。那時我媽媽就會好了。”她用小手在面前畫一個圓圈,最后接到我的手上:“我們大家也都好了!”顯然地,這“大家”也包括我在內。 我提著這靈巧的小橘燈,慢慢地在黑暗潮濕的山路上走著。這朦朧的橘紅的光,實在照不了多遠,但這小姑娘的鎮定、勇敢、樂觀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覺得眼前有無限光明!” 孩子的光明就是社會的光明,兒童的未來就是民族的未來。本期《網絡書香》,祝所有的孩子們六一兒童節節日快樂,愿每一個家庭中的兒童,都健康快樂,溫馨成長。 ——————視頻截圖—————— 網絡書香·節日讀書(第八期) 兒童節——立志光明 敬請期待! 往期和預告 已上線視頻 第一期《情人節——無悔的情書》 第二期《春節——家訓與家書》 第三期《婦女節——書香女性》 第四期《清明節——春的詩情》 第五期《勞動節——勞動者之歌》 第六期《青年節——大學精神》 第七期《母親節——獻禮母愛》 即將上線視頻 第八期《兒童節——立志光明》 第九期《端午節——熾熱愛國心》 第十期《父親節——品讀父愛》 敬請期待! 主講人介紹 曹雅欣,中國文化網絡傳播研究會副秘書長,“子曰師說”微信號、“學習經典”微信號創始人。 青年文化學者。獨立撰稿人、文化主持人、國藝解說者。 光明網“醉中國”專欄作者。代表作有《國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圖書。其“國學與時政”系列文章,分別被全國上百家主流網站廣為轉載。 策劃并撰寫了“琴夢中國”系列作品,包括《琴夢紅樓》《琴頌詩經》等。 “國藝解說”是曹雅欣首創的一種講與演并重的、多種藝術形式結合的文化傳播方式。在“琴夢紅樓”、“琴頌詩經”琴歌藝術音樂會中,擔任每場音樂會的文化主持。 始終致力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傳播,把國學、國藝做時代性解讀。
|
相關閱讀:
- [ 05-04]【網絡書香·節日讀書】第六期:青年節——大學精神
- [ 02-14]【網絡書香·節日讀書】第一期:情人節——無悔的情書
- [ 05-31]“網絡書香”全國數字閱讀推廣活動啟動
- [ 01-30]省圖推出春節系列活動 “網絡書香”陪你過大年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