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回帖”運動:來自韓國的網絡暴力治理經驗
2015-05-22 22:24:28? ?來源:中國警察網 責任編輯:林晨 陳暉 |
分享到:
|
經過8年的努力,如今“善意回帖”、“反對網絡語言暴力”等觀念已經逐漸成為韓國網民的共識,被公眾普遍接受為現代網絡社會成員的基本素質之一。但據閔教授介紹,韓國網絡輿論環境也曾經深受網絡暴力行為困擾。 2007年,韓國發生了一起嚴重的網絡暴力事件,并最終成為了閔教授發起“善意回帖”運動的開端。2007年,年輕韓國女歌手U-Nee因遭受惡評困擾而自殺身亡。深受觸動的閔丙哲在建國大學的一堂英語課上,給570名學生布置了一份作業,讓他們登陸10名被網民惡意評價攻擊的明星的個人主頁或者博客,留下鼓勵和善意的回帖。 這場給演藝明星送“正能量”的行為,很快得到韓國社會的響應。2007年5月23日,“善意回帖”運動正式發起,要對抗的正是“多名藝人因無法忍受惡意評價的折磨而自殺”的這類事件。 閔教授向人民公安報記者展示了如何進行最基本的“善意回帖”:隨機打開一條網絡新聞,閱讀完新聞后,再看文末的評論,如果有與事實不符的惡意回帖乃至謾罵,志愿者即可就這條回復進行“善意回帖”,并將相關鏈接和回復內容發往“善意回帖”網站,即算完成一次善意回帖。 但“善意回帖”并不是簡單的、不分青紅皂白的說好話,而是倡導合理的批判,反對無理由的誹謗:“并不是說大家不能發表內容健康的批判。我們倡導善意回帖的目的,是呼吁大家不要因為看了帖子之后心情不好就失去理性,在網上發表侮辱他人的惡意回帖。” 據他介紹,2007年以來,“善意回帖”運動分為四個部分進行深入推進:即善意回帖教育、撰寫善意回帖、善意回帖宣傳和善意回帖征集展覽活動。除了撰寫環節,其他的更多是針對“惡意回帖的危害性、善意回帖必要性”做宣傳。 什么樣的網民算是合格的網民?閔教授認為有三個標準:“第一,在事實明確以前不著急發表意見,始終堅持只用事實回帖;第二,只用尊敬的態度回帖;第三,在網絡暴力面前,不要當旁觀者,應該要積極的參與進去制止網絡暴力行為”。 三板斧:網絡警察、網絡立法、學校教育 在韓國,凈化網絡輿論環境是一個系統工程。除了廣泛開展的“善意回帖”運動以外,警方監管、法律約束、學校教育等方面工作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為了應付互聯網時代出現的網絡暴力現象,韓國警察也在不斷實現進化。”閔丙哲表示,針對網絡暴力監管,韓國警方有專門的“網絡警察”進行應對,“網絡警察是韓國警方新近設立的警種,每天針對各種網站、論壇進行監控管理。另外,為了更好地教育青少年,并防止網絡暴力延伸為校園暴力,韓國政府返聘了不少退休警察去校園里從事這方面工作。” |
相關閱讀:
- [ 05-13]抵制“網絡暴力” 讓每次發帖都為網絡空間增添一抹綠色
- [ 04-27]臺灣網絡霸凌逼死人無“法”管 女星5年不敢看留言
- [ 04-24]女星楊又穎遭網絡霸凌輕生 眾星呼吁減少網絡暴力
- [ 04-17]各國重拳打擊網絡暴力:折斷傷人“無影劍”
- [ 03-29]萊溫斯基飽受網絡欺凌 上演講平臺對網絡暴力說不
- [ 01-26]中工時評:凈化網絡空間,需標本兼治下“猛藥”
- [ 01-16]網絡大講堂開播 用戶訪問量突破千萬
- [ 01-14]網絡需要道德與法治“穿針引線”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