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由國信辦指導、央視網中國公開課頻道策劃制作的《網絡大講堂》系列原創公開課,第三集《網絡道德從心開始》上線播出。本期節目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孟威博士,從“人肉搜索”、“網絡推手”、“微博謠言”等廣大網民熟知的案例入手,講解話語自律的道德責任和網絡交往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并以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道德觀穿針引線,賦予網絡道德鮮明的時代特色和歷史縱深感。(光明網 1月8日) 想必“人肉搜索”、“網絡推手”、“微博謠言”等已經不是什么新鮮詞匯了,不能說是耳熟能詳,起碼也是為廣大網民所熟悉的。2012年12月18日,人民日報頭版刊文《網絡不是法外之地》指出,網絡世界不是法外之地,網上的言行也會有意無意觸犯法律,人人應有法治意識,對自己的言行負責。虛擬的世界,毫無顧忌的自由,網絡這個社交平臺給人們帶來許多困擾,商業欺詐、惡意攻擊、造謠傳謠等等。摸爬滾打混跡于網絡,到頭來卻發現網絡已經突破了許多社會道德的約束,甚至成為了法外之地。 在大力弘揚積極向上的網絡文化的今天,顯然這塊法外之地是需要整治的,如何整治?顯然,在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同時,網絡需要也必須納入法治的框架之內。法能懲治網絡犯罪,給網絡不法之徒以當頭棒喝,當如果網絡世界的參與者都能夠自覺形成一定的道德約束,那么法治與道德的有機結合將是網絡文明的春天。運用法治的懲惡揚善,道德的潤物細無聲,給網絡這個虛擬世界所遭受的創傷來一個“特效”治療,讓道德與法治相互穿針引線,想必創傷會得到痊愈。 毫無疑問,倡導網絡文明,規范網絡行為,培育網絡道德,構筑科學、文明、健康、守法的互聯網環境與陣地是時代發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文明社會的應有期待。中國是有著數千年文明的大國,傳統文化底蘊深厚,道德思想百家爭鳴,若能夠將之貫穿于頗具時代特征的互聯網絡發展之中,那顯然會讓網絡煥發出更鮮明的時代特色。中國的傳統文化十分注重個人修養和道德情操的培養,修身養性、齊家治國亦是如此,若每個人的道德素養都得到有效的提高,在面對網絡暴力色情等負面影響的時候能夠自覺抵制,在網絡交往中不欺詐不作假,不去惡言惡語地攻擊或侵害他人利益,彼此真誠面對,在面對不良誘惑時能夠保持冷靜,不做有損公序良俗的事,那么網絡文明也并非天方夜譚。 |
相關閱讀:
- [ 01-14]國內|軍事網站唯利是圖必被關|從趙雅芝受力挺看變化|網絡安全漏洞罪與罰
- [ 01-14]從趙雅芝受力挺看網絡空間的變化
- [ 01-14]廈門企業年報公示啟動 廈注冊企業須自行網絡公示
- [ 01-14]奧巴馬稱網絡威脅日益危險 下重手應對黑客攻擊
- [ 01-14]奧巴馬稱網絡威脅“日益危險” 下重手應對黑客攻擊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