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尷尬的困境:誰都管得著,誰都不怎么管 公益項目建設“費力不討好,沒人愿意牽頭做” 記者調查發現,由于很多烈士墓和陵園位于革命老區,而這些地方財力有限,在保護投入方面力度不夠;缺少專門的管理機構,出現民政、文保、國土、城建、園林、旅游等“誰都管得著,誰都不怎么管”的局面。 長期從事抗戰史研究的民間學者昝鴻祥表示,他參加過多地抗日陣亡將士陵園建設協調會,但是會上民政、園林、文物、旅游等部門互相推諉,協調工作一直難有進展。 缺資金也缺重視 專家認為,應該對全國烈士陵園、墓葬等進行一次全面的調查摸底,設立財政專項經費用于其維修、遷建、重建,搶救性的保護。對于相對完好且列入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抗戰墓葬,應保持原貌,分級保護,同時為無名烈士修建中國抗戰無名烈士墓。 “財力緊張是一方面,地方政府的認識程度和重視程度也是一個方面。”江西高安市博物館館長劉金成告訴記者,8年之前,高安市博物館就曾做過關于高奉戰役抗日陣亡將士紀念陵園的修繕規劃,“當時陣亡將士的后代非常支持,遠在云南的陣亡將士后人楊選昆已經募集到20萬元,但修繕計劃一直擱置。” 如何保護你,我們的烈士墓園?明晰部門職責 建立長效保護機制 接受采訪的史料專家表示,修繕和保護好烈士陵園和遺址,不僅是工作任務,更是一種歷史責任。 受訪的地方政府官員和專家呼吁,中央亟需明晰各部門在烈士墓等紀念設施保護中的職責。地方政府應形成約束性的工作機制和激勵機制,保證建設時間和效率;同時,充分調動參與部門的積極性,將類似工程項目化,列入地方重點支持項目,給予相關部門考核等方面的傾斜。 讓烈士紀念成為精神生活一部分 “讓烈士紀念日成為民眾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真正達到引領價值和塑造精神的目的。”八一起義紀念館館長王小玲說。 另外,有業內人士認為我國的烈士紀念設施過于強調悲情。“人為地把大空間壓縮成小空間,色彩過于暗淡,使得一些年輕人和婦女兒童不愿進館。”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局長徐雪琴說,氛圍太壓抑,不妨嘗試著突出勝利的元素,展現先烈們革命的英雄主義、崇高的理想主義和純凈的浪漫主義,還原他們是普通人又超越普通人的真實形象。 |
相關閱讀:
- [ 04-05]“誰都管得著,誰都不怎么管”——誰來保護烈士墓園?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