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廣州4月1日電 (記者賀林平)4月1日,愚人節(jié)。但中山大學舉辦了一場以“天下無謠”為主題的“辟謠大會”。記者前往發(fā)現,這是一場探討“網絡社會中如何甄別謠言、粉碎謠言”的公眾分享會,由微信謠言過濾器與中山大學互聯網與國家治理研究中心、宏博知微聯合主辦。 在現場分享中,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張志安表示,根據此前的分析報告,謠言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疾病三類,每逢周六是散布高發(fā)期,而數字夸大、圖片夸張是謠言最愛使用的方式。此外,這類文章喜歡用“100%”“第一”等夸大性詞語,還包含如“致癌”“有毒”“身亡”等詞匯。 知微CEO于霄博士指出,從大數據分析來看,假借權威、捏造數據、制造恐慌、嫁接圖片、偷換概念、直擊剛需等是謠言傳播常常采用的手段。 中山大學大數據傳播實驗室副主任何凌南分析:“這些信息還會激起我們保護重要親友的欲望。老人的自身衰老讓他們容易被激發(fā)死亡恐懼,同時他們更希望下一代注意到這些‘知識’。”因此,轉發(fā)“謠言”的人基本都是真的相信其內容。部分中老年人由于新媒體運用不成熟等較容易成為微信“謠言”的主要目標。 根據研究人員相關分析,微信“謠言”發(fā)布者大部分是微信營銷號,這些賬號平時發(fā)布的內容以“心靈雞湯”類為主,而“通過‘謠言’吸引粉絲關注,然后再通過推送攜帶廣告內容的微信來實現營銷目的。” 生產謠言易,粉碎謠言難。“謠言雖然難治,但是也要一管到底。”微信安全負責人楊光表示,網絡辟謠是個系統(tǒng)工程,希望公眾與微信一起將網絡虛擬社會建設得越來越規(guī)范。 與會嘉賓提出,快速辨別謠言,一是查看其是否老帖,二是看消息源是否可靠、專業(yè)。果殼網主編徐來說:“查明信息出處,信息中的原始人名、機構名,向專業(yè)人士請教,學會這三項本領,人人有臺謠言粉碎機。” 據了解,從去年12月起,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就聯合微信、宏博知微推出了《“謠言”分析報告》,之后以每月一期的頻率向外界公布。今年1月,中山大學成立了華南地區(qū)首個大數據傳播實驗室,并利用數據合作建立辟謠聯盟,包括此次辟謠大會在內,目的都是讓更多公眾懂得如何識別謠言。 |
相關閱讀:
- [ 04-02]數據顯示83%網絡謠言由男性制造 女性更愿傳謠
- [ 04-01]4月起車險返點減少是謠言 業(yè)務員借傳言賣保險
- [ 04-01]法制網評:謠言不是網絡反腐
- [ 04-01]打擊網絡謠言有充實的法律依據
- [ 03-27]人民財評:中國資本市場謠言需要治理
- [ 03-23]刁鯤鵬:熊貓皮下都是肌肉 在黑熊面前裝死是謠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