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立勇(新華社/圖)
河南商報專訪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高院院長張立勇
教授當校長還要上課 醫生當院長也得做手術
法官不能一當了院長就不審案了
今年,河南法院將全面推動實施全省法院院長、庭長上一線“打仗”
近日,最高法院發布“四五改革綱要”,一項項事關我國法院未來改革方向的舉措,走進公眾視野。
3月7日,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高院院長張立勇接受河南商報記者專訪。對于如何防止庭審走過場,如何將領導對司法的干預降到最低,如何避免證人做偽證,我省鐵路法院改革等問題,張立勇一一回應。
張立勇透露,今年,河南法院將全面推動實施全省法院院長、庭長上一線“打仗”。
訴訟制度
急需解決的是讓庭審真實化
河南商報:在本輪司法改革中,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建立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我們過去也強調訴訟要以審判為中心,但落實得似乎不太理想,為什么呢?
張立勇:這么多年來,我們實際上實行的是以偵查為中心的訴訟制度。在刑事訴訟的鏈條上,偵查起著決定性作用。有人形容,偵查機關是做飯的,檢察機關是端飯的,法院是吃飯的。
而在開庭期間,法官多數時間花在審查卷宗、偵查審訊筆錄上了。法官在下面把卷宗看熟了,在法庭上,辯護律師一發言,有些法官就說,“可以了,不用再說了,庭后提交辯護詞”。過去的一些庭審就像是走過場,搞形式,說得不好聽點,帶有表演的性質。
河南商報:未來要確保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真正發揮作用,急需解決的是什么?
張立勇:急需解決的是讓庭審真實化,讓法官真正在法庭上起到主導作用,不在法庭展示的證據就不能認定。關鍵的證詞,一定要證人親自到庭,說清本意是什么。
另外,控辯、質證要在法庭上進行,判決也要在法庭上做出。整個刑事訴訟要以庭審為中心,而不是讓偵查卷宗發揮決定性作用。
證人宣誓
建議證人出庭做證要手按憲法宣誓
河南商報:今年全國兩會,你帶來的一份“關于建立證人、鑒定人宣誓制度的議案”引發廣泛關注。
張立勇:目前證人到庭率大概不超過10%,證人不到庭現象非常嚴重,證人到庭做偽證的現象也比較突出。
西方國家及我國香港地區有證人在法庭上宣誓的法律規定,一些宗教國家還要手按圣經宣誓,以宗教信仰和良知做保證,而我國內地,法庭宣誓制度缺失。
我建議在刑事、民事、行政三大訴訟法中,增加關于證人、鑒定人宣誓制度的有關內容。證人出庭時,應當面向國徽站立,右手按置在印有國徽圖案的憲法單行本上作出誓言:“我向法庭宣誓:我以人格和良心保證,如實做證,毫無隱瞞。如做偽證,我愿接受道德的譴責和法律的制裁。”
排除干預
排除干預要靠制度創新
河南商報:最高法發布的“四五改革綱要”提出,推動建立領導干部干預審判執行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今后我省將怎么做?
張立勇:按照案件全程留痕要求,明確審判組織的記錄義務和責任,對于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的批示、函文、記錄等信息,建立依法提取、介質存儲、專庫錄入、入卷存查機制,相關信息均應當存入案件正卷,供當事人及其代理人查詢。
下一步,我們就是制定落實中央和法院改革的意見的具體措施。
河南商報:這項制度,不光百姓叫好,法官也很支持。
張立勇:是這樣的,很多法官表示支持。目前,河南法院積極推動行政審判管轄與行政區劃適當分離,推行行政案件異地管轄,以縣、市政府為被告的案件,由相鄰縣、市法院立案審理。好比鄭州的案件放在許昌審理,領導想干預也不容易干預了。去年6月份以來,原告勝訴率由原來的10%上升至31%,上訴率由原來的53%下降至31%。
跨區劃法院
鐵路法院未來如何改革?
河南商報:今年1月,你在省高院工作報告中提到,今年將依托鄭州鐵路運輸中級法院成立跨行政區劃法院,這是出于什么考慮?會產生什么效果?
張立勇:鐵路法院本身就是跨區域的,直接歸省高院統管。以鐵路法院為基礎,審理行政訴訟案件,就會很少受到行政干預。它目前的架構已經是與行政區劃適當分離的法院,所以以其為基礎設立跨區域法院,是非常現實也很合理的制度安排。
河南商報:今后這個跨行政區劃法院將審理哪些案件?
張立勇:它不僅僅審理行政訴訟案件,其他一些容易受到行政干預的民商事案件,由省高院主動指定,也可以在這里跨區域審理。只不過行政訴訟案件是受干預較多的一類案件。跨行政區劃法院還沒有進入實質操作階段,我們目前只是提出這樣一個構想。
院長審案
今年河南法院院長、庭長
將親自開庭審案
河南商報:從去年開始,法院院長擔任審判長開庭審理案件的情況增多。對于院長親自審案現象,你怎么看?
張立勇:我覺得這非常好。教授當了校長以后,還繼續上課;醫生當了院長,還繼續在臨床做手術。法院也是這個道理,不能當了院長、庭長就不審理案件了。今年,我們要全面推動實施全省法院院長、庭長上一線“打仗”。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鄭筱倩 趙強 記者 宗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