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雅加達2月21日電(記者周檬 鄭世波)春節期間,國人出境游又掀起一輪新的高潮,到碧海藍天白沙灘的印度尼西亞巴厘島過年正成為越來越多中國游客的選擇。 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上升,中國游客的腰包也越來越鼓,出境游成為家常便飯。在印尼官方及商界眼中,中國出境游市場應是一塊著力爭取的巨大蛋糕,從官方到民間無不以吸引中國游客為目標。 印尼前旅游與創意經濟部部長馮慧蘭多次表示,每年有超過200萬中國游客到訪泰國,而來印尼的中國游客不足百萬,“有巨大上升空間”。為此,印尼政府還打算仿照掀起泰國旅游熱的影片《泰囧》,拍攝一部反映印尼旅游風光的電影。 據統計,2014年有58.4萬中國游客到訪巴厘島,比上一年增長51.3%,占赴印尼中國游客的一半以上。巴厘島中國游客數量僅次于澳大利亞,位列第二。然而,來印尼的個別游客也將不文明行為帶出了國門。 在印尼多位旅游從業人士看來,中國游客在巴厘島總體表現尚可,相比過去已有進步,不過個別游客仍然存在不文明行為,個人素質亟待提升。遵守公共秩序、摒棄“有錢任性”的心態是印尼各界對中國游客的普遍期待。 “一些中國游客團隊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不顧他人感受;還有人遇到客機因天氣等原因延誤常常發脾氣;有的中國游客認為,印尼是一個小費國家,只要支付小費,可以‘為所欲為’,因此提出許多過分要求,令導游十分頭疼,”印尼太陽假日國際旅行社總經理蘇西接受采訪時向記者大吐苦水,“雖然沒有出現嚴重的行為,不過在細節方面,中國游客確實需要進一步提升個人素質。” 但是,在擁有20年從業經驗的印尼千島旅行社導游丘先生看來,總體而言,中國游客的文明程度并不比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游客差,甚至比其他國家的游客更加慷慨,“如果硬要說中國游客有不良習慣,那也是因為中印尼兩國的生活習慣不同而已”。 談到具體的不文明行為時,丘先生舉例說,中國游客在他人面前走過時沒有打招呼和說“借過”“對不起”等習慣,“因為印尼是一個很講究禮節的社會,特別是在公共場所,占用了別人的空間或者打擾了別人,需要禮貌地打個招呼”。 另外,巴厘島上常能見到以磚石搭建的簡易神龕,信奉印度教的巴厘島居民在此祭祀神靈和祖先。“中國游客會出于好奇闖入一探究竟或者拍照留念,”丘先生說,“但在巴厘島很多宗教場所,非信徒是不能進入的。” 在丘先生看來,這些都屬于小事。“對于印尼的風俗習慣,中國游客往往并不了解,‘不知者不罪’,印尼社會對此也能夠理解,而且經導游提醒,中國游客大多也能改正自己的行為,”他說。 《巴厘風采》雜志總編輯李卓輝認為,中國游客與過去相比已有較大進步,這與中國政府大力推動海外文明出行的宣傳和媒體的不斷曝光有關,側面反映了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提高。 他建議,中國政府設立海外出行的禮儀準證制度,并要求旅行社執行,同時在行前就目的地國的風俗習慣進行必要講解。“中國游客雖然是‘香餑餑’,但也不能自傲,中國還需繼續提高游客的素質和文明程度,以支撐其世界經濟大國的身份”。 |
相關閱讀:
- [ 02-21]每一位游客都是移動的“中國名片”
- [ 02-21]春節期間大量中國游客訪日 消費力令日本人吃驚
- [ 02-20]每個游客都是文明使者
- [ 02-19]除夕60萬游客貴州迎羊年
- [ 02-17]今年春節出境游客將達519萬人次 同比增長一成
- [ 02-17]春節臨近中國游客很搶手 多國“費盡心思”爭搶
- [ 02-16]讓文明之風吹進游客心中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