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人”不倦,美國“任性”外交幾時休?
2015-02-06 22:01:14??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林雯晶 周艾連 |
分享到:
|
=========== 美國,中東的麻煩制造者 =========== [中東那些事兒]美國怎成“伊斯蘭國”武器運輸大隊長? 美國要為 “伊斯蘭國”的興起承擔責任 美國歷來自視為世界上最民主的國家,隨著美國全球霸權思想的急劇膨脹,美國一直以來都在世界各地指手畫腳。2003年對伊拉克發動戰爭就是美國實現全球霸權主義的結果。這次戰爭推翻了薩達姆政權,從根本上改變了中東的地緣政治格局,卻并沒有實現美國所希望的結果。戰后的伊拉克,步履蹣跚地按照美國設計的民主路線圖完成了制憲進程和議會選舉,但伊拉克的民主化進程并沒有按美國的意愿發展,反而從一場危機走向另一場危機,導致該國陷入政局動蕩,引發了一系列教派殺戮。戰爭把伊拉克變成了“伊斯蘭國”的前身--基地組織伊拉克分支的庇護所和招募基地。 2011年美軍撤離伊拉克后,留下了安全真空,這意味著伊拉克治安當局在沒有美軍參與的情況下,必須自己單獨承擔反恐安全防務。馬利基政府領導的伊拉克安全部隊未能有效地填補美軍撤離后留下的真空。美軍破壞了原有的力量平衡之后,造成暴力和恐怖主義加劇,讓蟄伏已久的恐怖勢力蠢蠢欲動,有機可乘。 美國中東政策的失敗,間接導致了“伊斯蘭國”組織的崛起。迄今為止,美國仍沒有明確的戰略來對付極端分子以及他們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建立的“國家”。美國所做的僅僅是,只要是反對派就支持,以此制造動蕩,讓戰斗繼續,但并不幫助反對派取得勝利。這樣一來,極端分子就趁機利用敘利亞沖突和伊拉克的宗派緊張局勢,集結了更多的戰斗力量,在有戰略意義的地區奪取并控制了比其它任何恐怖組織都多的地盤。 另外,“伊斯蘭國”的崛起也和美國對敘利亞的政策密不可分。 美國在中東進退失據 親手制造地區亂局 當前中東大動蕩除了該地區自身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因素外,美國也在其中扮演了關鍵性作用。首先,美國親手制造了地區亂局。發動伊拉克戰爭,武力推翻利比亞卡扎菲政權,直接將這兩個國家推入災難深淵。其次,美國在背后煽風點火、推波助瀾唆使“革命”,搞亂了中東。這主要表現在埃及、突尼斯、敘利亞等國。第三,美國先是武力推翻了伊拉克和利比亞政權,又對這些國家重建撒手不管,一走了之。最后,冷戰后長期主導中東的美國決意遠離中東,使得地區戰略平衡與穩定遭受嚴重沖擊,各種力量紛紛抬頭,新舊矛盾集中爆發。 中東動蕩:為什么美國必須反思 從深層次看,美國中東政策的錯誤集中體現在三大方面。 首先,無視聯合國權威,破壞國際秩序。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為避免悲劇重演,世界各國在充分協商的基礎上成立了聯合國。作為聯合國最重要的機構之一,安理會在維護國際和平及安全方面負有主要責任,只有安理會有權采取包括軍事手段在內的一切必要措施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而且只有所有非軍事手段被證明無效時才可訴諸武力。 然而,美國卻屢次繞開聯合國,單方面對他國使用武力,這嚴重破壞了二戰后的國際秩序,削弱了世界和平的基礎,激化了國家間的矛盾與沖突。 其次,缺乏對中東國家主權的尊重,肆意干涉他國內政,甚至顛覆別國政權,打破了地區力量平衡。 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推翻了代表遜尼派勢力的薩達姆政權,什葉派得以掌控國家權力,這激化了伊國內的教派矛盾,并最終演變為武力沖突。“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等極端組織也利用遜尼派的不滿情緒不斷招兵買馬,擴大地盤。不僅如此,教派沖突還蔓延到敘利亞和黎巴嫩等國,造成整個地區的持續動蕩。 利比亞從歷史上就是一個部族社會,全國由大大小小幾百個部族組成。在卡扎菲統治時期,各部族間相安無事,但在美國及其盟國推翻卡扎菲政權后,原有國家秩序被打破,各部族爭先恐后地在新政府、議會中爭奪權力,引發國內頻繁的部族沖突。 第三,在意識形態方面,美國決策者的頭腦中充滿了傲慢與偏見,自認為“西方是世界的中心”,不顧中東各國的自身特點,把“美式民主”強加給中東人民。 |
相關閱讀:
- [ 02-06]美國最大化學武器庫曝光 內存78萬芥子氣炮彈
- [ 02-06]美國俄亥俄州汽車火車相撞 汽車上兩人當場死亡
- [ 02-06]美國防部情報局長:擔心朝鮮實施第四次核試驗
- [ 02-06]俄反對美國向烏克蘭提供武器
- [ 02-06]IS成全球性威脅 美國會否重新打響全球反恐戰
- [ 02-06]美國新預算難闖國會關 共和黨放言否決法案
- [ 02-05]IS盯上美國青少年 部分父母引孩子走向極端
- [ 02-05]美國父親將兒子涂鴉畫作紋在身上 七年不間斷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