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內部到外部 拓展農民增收空間 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農民增收的關鍵既要挖掘內部潛力,又要外部加力,實現內外聯動。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提高農業補貼政策效能。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部長葉興慶表示,長期以來,我們通過價格手段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現在國內外價格倒掛,再用這種手段已經難以為繼。同時,農業補貼的空間也在逐步減少。我國入世時承諾的8.5%的“黃箱”空間還有,非特定產品的空間也很大,但有些產品的補貼空間已經所剩無幾,有些產品甚至已經超了,形成“天花板”。基于此,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逐步擴大“綠箱”支持政策實施規模和范圍,調整改進“黃箱”支持政策,充分發揮政策惠農增收效應。 據介紹,下一步,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試點也將開展。專家表示,無論目標價格改革還是目標價格保險試點,推進時都要采取“分類實施、循序漸進、先易后難、平穩過渡”的策略。試點何時擴大到其他品種和地區,要在取得相對成熟的經驗后再考慮。但不管價格形成機制怎么改,都不能讓農民吃虧。同時,要制定應對市場過度波動的預案。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這符合目前國際流行的“六次產業”理論。要鼓勵農戶不僅從事種養業(一產),還要從事農產品加工(二產)與農產品流通(三產)。因“1+2+3”等于6,“1×2×3”也等于6,故稱“六次產業”。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農業部休閑農業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朱信凱說,農業是融生產、生活、生態功能于一體的產業,要從初級的農業種養業催生和拓展出加工、流通、銷售等新環節,形成“一產接二連三”的互動型、融合型發展模式,打造“六次產業”。 從土地到資產 改革釋放農村活力 全面深化改革,農村改革必須放在突出位置。從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到農村集體資產產權改革,新一輪農村改革正全面提速。 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建立兼顧國家、集體、個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合理提高個人收益。目前,全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面積約為4200萬畝,宅基地總面積約為1.7億畝。土地制度改革的重點是分類實施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事實上,中央已出臺了有關配套文件。專家認為,為落實有關文件,要探索健全程序規范、補償合理、保障多元的土地征收制度,建立同權同價、流轉順暢、收益共享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健全依法公平取得、節約集約使用、自愿有償退出的宅基地制度。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探索農村集體所有制有效實現形式,創新農村集體經濟運行機制。隨著農村經濟發展,不少地方村集體收入增長較快,村民對集體收益如何分配日益重視。專家認為,對于經營性資產,重點是明晰集體產權歸屬,將資產折股量化到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探索發展農民股份合作。 “農村集體資產產權改革試點將兼顧東中西不同區域,選擇若干有條件的縣(市)為單位開展,試點工作2017年底完成。”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說,要按照現代產權制度的要求,從實際出發,進行農村集體產權股份合作制改革。對于非經營性資產,重點是探索集體統一運營管理的有效機制,更好地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及社區居民提供公益性服務。 |
相關閱讀:
- [ 02-02]國內|2014第二輪巡視整改:13份清單顯刮骨療毒決心 解讀中央一號文件
- [ 02-02]解讀中央一號文件:糧食生產穩住了就能穩坐釣魚臺
- [ 02-01]中央一號文件何以頻頻鎖定“三農”
- [ 10-23]家庭寄養新規12月實施 韓俊任中財辦副主任 長期參與中央一號文件起草
- [ 10-23]韓俊任中財辦副主任 長期參與中央一號文件起草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