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蓋全國的法院執行指揮系統正式運行,與20家銀行總行網絡對接 足不出戶可查“老賴”財產(深閱讀) 本報記者 徐 雋 “依法執行!”12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的指令,通過今天新開通的最高法執行指揮系統,下達到北京西城、廣西南寧兩個基層法院,執行現場的畫面立刻實時傳回設在北京的最高法執行指揮辦公室大屏幕上。 以執行網絡查控為核心、覆蓋全國的法院執行指揮系統正式運行,意味著各級法院執行人員足不出戶,通過法院內網就可以實現對被執行人在全國范圍內財產的查控。 四級法院執行網絡縱向互聯,與銀行網絡橫向對接 據介紹,最高法執行指揮系統將全國四級法院間的執行網絡縱向互聯,與各中央國家機關、商業銀行總行網絡橫向對接。從基層法庭到最高法院所有的執行人員,都可以通過網絡對債務人身份和財產信息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查詢和控制。 在傳統執行模式下,幾十個環節環環有困難,幾十道程序道道有阻力,群眾對“執行難”怨聲載道。“過去,執行法官查詢被執行人財產,只能開著車到銀行一家家地查,費時費力。如果賬戶開在別的城市、別的省份,法院很難掌握。大量被執行人利用這一點,轉移財產、規避執行。”最高法執行局副局長張根大介紹。 而現在不一樣了。記者在最高法現場看到,執行法官輕點鼠標,協助查詢被執行人財產的法律文書便發往各大銀行。不到2分鐘,12家銀行反饋了查詢結果,最快的僅用了10秒。“開戶行、賬號、戶主、余額……”被執行人在銀行的財產信息一一顯示,賬戶分布在全國多個省區市。 除20家銀行總行外,最高法還與國家工商總局、中國證監會、中國銀聯合作,實現了查控被執行人股權及工商檔案信息、證券信息、銀行卡消費信息。 雙重審核、全程留痕,防止權力濫用、泄露隱私 “這是一套集網絡查控、信息公開、信用懲戒、遠程指揮、監督管理和決策分析六大功能于一體的指揮系統。通過網絡查控,在一個小時內就可完成對被執行人在全國3000多個銀行網點的存款信息的查尋,效率之高,是傳統模式不敢想象的。”最高法審委會專職委員、執行局局長劉貴祥說。 借助信息化,執行法官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的工作方式,“權力”更大了,風險也隨之增加。如何防止“公權力濫用”和公民隱私泄露呢?中國工商銀行副行長谷澍說:“法院發來的協助執行函件經過法院和銀行雙重審核,以確保查控符合法律規定;查控所獲取的信息也僅限于法院執行使用。” 據介紹,執行指揮系統還實現了“全程留痕”,法官是否積極查控,有無不當行為,系統都會自動記錄和提醒。“這也改變了過去一些群眾對執行法官消極執行的誤解。法官做了哪些工作、是否盡力,系統里看得清清楚楚。”劉貴祥說。 聯合信用懲戒,讓“老賴”寸步難行 “通過執行指揮系統,被執行人有多少財產,有沒有隱瞞不報,有沒有拒不執行,有沒有轉移規避,一目了然。” 張根大說,針對失信被執行人,最高法還建立了一張“黑名單”。 今年初,中央文明辦等八部門簽署合作備忘錄,對“黑名單”中的“老賴”實行聯合信用懲戒。目前,已限制“老賴”購買列車軟臥車票5萬人次、購買飛機票97萬人次、辦理信用卡和貸款10萬人次。據悉,下一步將繼續拓寬信用懲戒的范圍,將列車限制購票的范圍從軟臥票擴展至高鐵票。 執行是法治國家建設的最后一公里,是威嚴的法律和公正的判決能不能得到兌現的關鍵。困擾中國社會多年的“執行難”就此能不能徹底解決? 最高法副院長江必新說:“目前,執行案件中,有財產可供執行的占70%,確實沒有財產可供執行的占30%。執行指揮系統的開通和全面運用將極大緩解前者‘執行難’的問題,這是歷史性的變化。而對于后者,應該建立有效的破產制度、救濟制度和全覆蓋的保險制度綜合施策,加以解決。” |
相關閱讀:
- [ 12-24]石獅法院學習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培訓班開課
- [ 12-24]最高法執行指揮系統開通 劍指法院“執行難”困局
- [ 12-24]法院提前判決誤發哪些真話
- [ 12-24]法院“提前判決”誤發了哪些“真話”?
- [ 12-24]市民起訴房管局遇到蹊蹺事:沒收傳票 先收法院判決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