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級管不細 下級管不了 記者采訪的貪腐官員不少都是手握大權的地方“一把手”,談起自己的貪腐原因,他們一致認為,現行權力運行中的一些制度設計漏洞和權力監督虛置,是導致權力濫用和腐敗的重要原因。 海南省儋州市委原常委、秘書長權曉輝在任職期間虛開發票中飽私囊,四年時間報銷各種接待、差旅費超過四百萬元,超出規定職務消費的5倍多。其中一次,僅四天時間就報銷了15萬余元。而這樣明顯的違規,政府財務人員卻懾于他的領導身份不敢多說,放任其違規報銷。 明顯違規無人敢言,一些權力范圍內的自由裁量權也給了領導干部貪腐的便利。權曉輝以他負責的政府主辦賽事、演出活動為例,這些項目核算并無規矩可循,其布景、燈光、道具等設計制作價格空間大,主持人、明星也缺少市場價格參考,一些相同檔次活動核算甚至相差數倍,加上缺乏專業評審機構,自由操作空間相當大。僅他本人就利用擔任一些賽事和活動負責人的職務便利,夸大賬目概算,套取財政資金,同時還收受了某機構500萬元回扣和一家公司225萬元賄賂。 曾擔任安徽皖北某縣縣委書記的劉某在落馬后對記者反思道,一個地方和單位的一把手往往權力至高無上,到處都是說好話的,幾乎沒人提意見,更沒人敢指出其廉潔自律方面的問題,這使得一把手往往處于沒人監督的“真空”之下,成為無人約束的“自由人”。 “縣委書記在地方權力大到什么程度?可以說只要想管什么都能管。”劉某表示,自己在縣委書記位置上幾乎感受不到約束,上級能管但具體過問很少,管不到管不細;同級根本管不了,紀委書記“平級不平”,只能監督下級,還要他簽字同意;其他下級更是不敢管。 不少落馬官員指出,中央提出縣委書記要管“三重一大”,即重大項目、重要人事、重大經濟社會規劃,以及大額度資金調度,但沒有量化,都是原則性語言,難以具體落實。由于沒有權力邊界和量化管理要求,縣委書記抓全面往往變成抓全部,常委會上只要書記一開口,其他常委都不敢說話。本來常委各有分工,縣委書記不直接分管房產、土地,但找個名目搞了一套聯席制度就可以親自抓。 勢利之交“潛規則”盛行 值得關注的是,落馬貪官們幾乎都是從人情往來開始走上自己的腐敗之路,而在剖析被“人情風”刮倒的原因時,除了自身信念不堅定,他們普遍都有種被官場“潛規則”裹挾,不主動適應就被孤立的想法。 中部某地的一位計生部門負責人在任職期間,持續受賄13年,每筆都不大,不少都是下級節日送禮。他在獄中坦言,“潛規則”是滋生腐敗的土壤,雖然他曾經擔任過紀檢書記,但終究沒有敵過“潛規則”的侵蝕。他說,“逢年過節下級來送禮,我很難推辭,因為我也要給上級送禮。這種潛規則大家都在做,領導也都知道。看起來危害不大,但實際上對整個官場風氣影響很大,讓人慢慢麻木了。” 記者采訪發現,官場“潛規則”一方面是受社會不正常的價值觀沖擊而形成;另一方面,也與地方一把手的作風有很大關系,一把手的錯誤導向往往成為帶壞風氣的關鍵。 安徽宿州市國土資源局原局長張治淮因受賄罪被判處死緩,他曾在部隊接受過傳統教育,轉業到地方工作后也曾對身邊的一些吃喝送禮歪風看不慣,但很快就有人反映“他不合群”。張治淮說,聽到這些話后,他的思想開始慢慢有了轉變,有些事情也不自覺地融入進去,后來當上一把手后,更有恃無恐、帶頭搞吃喝送禮這一套。 安徽蕭縣原縣委書記毋保良因受賄被判刑后,該縣約80多名“送禮干部”被免職。他反思自己在干部任用上的錯誤導向惡化了官場生態,帶壞了干部隊伍。由于收受了許多干部的錢財,他對送錢送物的干部往往給予提拔重用,形成“干的不如送的”思潮,人人爭相送錢走捷徑,一些干部甚至奉行“事事錢開路”的原則,在花錢買官成功后,再用自己的權力生財,收回“成本”,甚至產生“利潤”。一些地方受一把手用人行事的不良影響,官場生態中跑官、買官、賣官、送官、保官亂象叢生。“不跑不送,原地不動;又跑又送,很快重用”成了生動寫照。 當前,要實現“不想腐”目標,加強官員的思想教育,特別是凈化官場生態,扭轉異化的“事事錢開路”和“靠人身依附”獲得提拔晉升的價值觀已成當務之急。“如果對過年過節的送禮查得緊、要求嚴,對腐敗抓小抓早,或許官場風氣就不會發展到后來這樣,或許我也不會因為貪腐成為階下囚。”一位受賄官員在獄中悔過道。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由記者楊玉華、凌軍輝、傅勇濤、胡錦武、蘇曉洲、李鵬翔、楊守勇、葉前、鄒儉樸采寫) |
相關閱讀:
- [ 12-16]貪官“雅賄”金額如何認定?
- [ 12-16]貪官以利為繩編織共腐關系圈 逆淘汰用人催生黑文化
- [ 12-16]被抹掉的“貪官墨寶”有沒有給潤“潤筆費”?
- [ 12-12]媒體盤點貪官們的“逆天語錄”和“逆天行為”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