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關注·首個“國家公祭日”)悼念逝者 銘記歷史 圓夢中華——各地舉行國家公祭日祭奠活動 新華網南京12月13日電(記者潘曄、孫彬)13日10時,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開始,為悼念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而拉響的防空警報聲回蕩在南京上空。 這一刻的南京,汽車、火車、輪船汽笛齊鳴,路上行人停下腳步,默哀。 這一刻的公祭現場,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公祭儀式并向死難同胞默哀,一萬名各界代表手持菊花、佩戴著白花、紫金草徽章靜靜肅立。 這一天的中華大地,以國之名悼念平民死難者,凝聚民族信念和力量,舉國上下、深切悼念死于日寇屠刀下的遇難同胞。 在北京,位于豐臺區盧溝橋畔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當日未開館前預約參觀人數已逾萬人。為方便群眾祭奠,抗戰館提前半小時開館,在大廳入口處布置了3個獻花臺,并為參觀者免費提供祭奠用的鮮花。抗戰館的官方網頁還啟用了“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專題。 在重慶,從大轟炸慘案遺址到普通社區,再到中小學校,數千名市民、學生以多種形式參與國家公祭日活動。全善中學七年級五班的55名同學舉辦了主題班會,朗誦了自創的《我們不會忘記》;渝中區大坪街道七牌坊社區,60多名社區居民在空地上點起了白蠟燭,360只白色蠟燭組成了“12·13”的字樣,為戰爭中失去生命的普通民眾和獻出生命的烈士們默哀致敬。 在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展廳內,來自駐沈陽某部官兵、市內高校、中學及社會各界人士200多人,齊聚在此參加“勿忘國恥、圓夢中華、燭光紀念、祭奠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犧牲的先烈及死難同胞”主題活動。中國近現代史料學會副會長王建學教授在祭奠儀式上說,“南京大屠殺與沈陽‘九一八事變’密切相關,‘九一八’之后日本實施侵占中國圖謀,在隨后的侵華戰爭中制造了一系列駭人聽聞的大屠殺事件。痛定思痛,引人警醒:積貧積弱,落后必然挨打。舉國公祭死難同胞,知恥而后勇,必然會激發全民族愛國熱情,凝聚圓夢中華的力量。” 在上海,金山區金山衛歷史文化公園舉行的國家公祭活動上,社會各界約400名代表向遇難同胞紀念雕塑敬獻花籃,向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淞滬戰役“十月初三慘案”遇難同胞志哀。“在國家公祭日重溫抗戰史,我們首先要向為保家衛國而付出生命與鮮血的抗戰老兵們致敬。”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師范大學教授蘇智良表示,四萬萬中國人民眾志成城,不怕犧牲,由戰略退卻到戰略反攻,終于打敗了日本侵略者,贏得民族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歷史證明,只要中國人民團結起來,對任何強敵都能戰而勝之。 中共中央黨校碩士研究生葛志強說,我們緬懷歷史,并不是狹隘地糾結于過去,而是以歷史真相伸張正義、教育后人。通過紀念來尊重歷史,給過去一個交代,讓積怨得以釋放,讓寬容得以延展,讓正義得以彰顯。 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夏學鑾認為,以國之名祭奠抗日戰爭中死難的同胞,能夠振奮民族精神,警醒國人永遠不要忘記國恥,繼承先烈遺志,團結一心建設中華家園,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參與記者李江濤、岳瑞芳、吳振東、石慶偉、王建、張琴) |
相關閱讀:
- [ 12-13]公祭儀式上的特殊群體
- [ 12-13]公祭和平宣言作者:以最古老詩體撰寫今日之和平
- [ 12-13]習近平表達維護和平決心 以國家公祭凝聚民族共識
- [ 12-13]習近平國家公祭日講話23次提“和平”傳遞正能量
- [ 12-13]澳門特區政府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活動
- [ 12-13]首份詩經體《和平宣言》
- [ 12-13]南京警報鳴響全城默哀1分鐘 公祭大屠殺死難者
- [ 12-13]習近平為國家公祭鼎揭幕: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