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至2015年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
2014-12-08 14:21:27?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黃麗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近日發布《2014至2015年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該研究報告顯示,2014年是中國大改革與大調整拉開序幕的一年,也是中國宏觀經濟沿著新常態軌跡持續發展的一年。一方面,GDP增速等宏觀參數在外需疲軟、內需持續回落、房地產周期性調整等力量的作用下持續回落;另一方面,經濟結構在消費升級、不平衡逆轉以及政策調整的作用下出現較大幅度的調整,結構參數的良性調整、總體價格水平保持相對穩定以及就業狀況的持續穩定,給2014年的宏觀經濟增加了亮色。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中國宏觀經濟新常態不僅延續了以往幾年的4大典型特征,同時呈現出一系列新現象和新模式,很多參數開始出現超預期調整。這可能標志著中國宏觀經濟新常態開始步入攻堅期。 2015年將是中國大改革與大調整全面展開的一年,它將延續2014年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的邏輯,使新常態的4大典型特征進一步持續;但在改革力度全面提升、房地產周期調整進一步加大、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等因素的作用下,2015年中國宏觀經濟將面臨6大挑戰和變化。這決定了2015年中國宏觀經濟必須在全面推進改革與調整的同時,加大底線管理的力度。 宏觀經濟的四個典型特征 2014年中國宏觀經濟最為典型的特征就是延續了2010年以來典型的“新常態”模式,這集中反映在以下4個方面: (一)在GDP增速逐季回落過程中,價格總水平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 這表明目前中國經濟增速下滑不僅來源于需求的疲軟,同時也來源于潛在增長能力的下滑,潛在GDP增速的下滑是中國經濟增速下滑的內在原因之一。 中國經濟將告別高速增長期,逐步進入中高速增長。在這個邁進的過程中,必將產生幾大現象:第一,經濟增速的換擋不是一個短暫的過程,而是一個不斷培育新增長點和新增長模式的過程,因此是一個中長期的過程,這需要足夠的耐心;第二,經濟增速很強的下滑將是常態,但由于各種參數調整的速度具有不確定性,因此潛在增速回落的幅度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這將給宏觀經濟政策目標的確定帶來巨大的挑戰;第三,尋找和構建新的增長點將是未來幾年改革和調整的核心,新一輪改革紅利、新一輪人力資本紅利、后工業化紅利以及產業升級紅利,將需要大改革和大調整來構建,因此,在GDP增速回落進程中參數變化并不是線性的,它往往會在“大破大立”的構建中出現跳躍性變化。 (二)在GDP增速與工業增加值增速持續回落的同時,就業狀況保持較為良好態勢。這表明中國就業已經隨著經濟結構的變化而發生明顯的質變,同時也表明中國的菲利普斯曲線在結構變異中發生漂移,宏觀經濟政策目標的約束函數已發生重大調整。 中國人民大學團隊依據2013至2014年的各類參數,在假定線性變化的前提下進行測算,在現有勞動力供給的狀況下,要保證就業水平相對穩定,GDP只要達到7%即可。 (三)7大類結構參數開始發生較大的變化,中國結構大調整的時代已開啟。 1.需求結構持續發生重大調整,在資本形成貢獻率回落的同時,消費貢獻率保持穩定,內外需的結構開始向相對合理狀況邁進。 2.國民經濟的總儲蓄與總消費結構發生結構性變化,總消費率開始穩定地超過總儲蓄率。這表明中國消費驅動的持續性力量開始形成。 3.貿易品與非貿易品、工業品與服務在內部需求結構調整和外部不平衡逆轉等因素的同時作用下,發生了明顯的景氣分化、相對價格調整和結構變化。 4.劉易斯拐點的到來,不僅標志著中國總體勞動力供需狀況發生變化,同時也意味著勞動力就業與工資結構也必將發生重大調整。 5.金融結構在金融創新和監管套利等多重因素的推動下持續發生調整。這主要體現在人民幣貸款占社會融資總量的大幅度下降。 6.區域結構也正在發生十分快速的變化,無論是消費、投資、出口都在向中西部轉移。這集中體現在區域GDP增速在持續回落中出現分化。 7.在低端就業階層的工資增速持續提升的作用下,收入分配結構有所改善。收入結構的改善對于中國社會結構的改善和需求結構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四)前期刺激性政策的后遺癥依然嚴重。中國宏觀經濟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將面臨流動性泛濫、債務水平居高不下、“產能過剩”等問題的困擾,經濟潛在系統性風險難以在短期化解。 值得關注的四大變化 2014年中國宏觀經濟還呈現出很多值得關注的新力量和新因素。這些新力量和新因素的出現,可能標志著中國宏觀經濟“新常態”步入新的階段。 (一)2014年房地產市場的周期性逆轉是宏觀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新因素。未來幾年中,房地產周期性調整成為左右中國宏觀經濟“新常態”的重要變量。 (二)大改革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四中全會的推動下全面拉開序幕,已對傳統資源配置的政治經濟運行模式帶來了巨大震動。這是中國經濟擺脫“新常態”,走向新增長模式的關鍵。大改革的力度和路徑將左右未來“新常態”持續的時間和變化的幅度。 (三)政府一直在倡導的“去杠桿”在2014年開始步入實質性階段,初見成效。各種金融杠桿的回落將成為未來“新常態”的新內容。 (四)“微刺激”雖然常態化,但政策效果卻出現遞減的跡象。宏觀經濟政策調控在“穩增長”中實施的傳導機制已經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利用“大改革”來重構宏觀經濟政策的傳導機制已經成為未來的核心。 |
相關閱讀:
- [ 12-02]乳企淡定應對進口奶入侵:一盒奶走完流程至少倆月
- [ 11-25]72副部級央企負責人薪酬方案確定:任期激勵不含股權
- [ 11-17]中國經濟“新常態”將助力G20峰會2%額外增長
- [ 10-28]預算法大修內幕揭秘:地方違規舉債將追責
- [ 10-14]學者:京津冀需5個副中心城市 保定是眾望所歸
- [ 10-14]中央機關公車改革在即 公務交通補貼來源存疑
- [ 09-13]東盟期待分切“中國經濟升級版大蛋糕”
- [ 09-12]沒有“強刺激”能否穩增長?——專家深度解讀中國經濟走勢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