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村屯有痛風結石癥狀的人 患痛風結石癥的幾位村民在展示他們畸脹的手 手上長出一個個“疙瘩”,腳上也有一個個很大的“結塊”。羅桂玉,今年38歲,大化縣雅龍鄉道德村弄香屯人,痛風病發病12年,如今在他的手腳上、手肘關節等處,都可看到大小不一的畸脹“結塊”,讓人不忍直視。記者看到他的時候,他正在自家的門前坐著。 11月1日,幸福驛站公益聯盟的幾名愛心人士到大化縣雅龍鄉紅日村資助貧困學子的間隙,又趕到該鄉的道德村弄香屯,回訪了幾名已經獲得免費治療的痛風結石患者。 痛風讓村民無法下地干活 幸福驛站公益聯盟秘書長潘善武沒有忌諱羅桂玉手腳上的各種畸脹,和他挨得很近,聊起了近況。羅桂玉患的是痛風結石。因為發病,羅桂玉現在已經無法下地干活,基本喪失勞動能力。 和羅桂玉一樣,在大化縣雅龍鄉道德村弄香屯周邊一帶的幾個村屯,有類似痛風結石癥狀的村民至少有十幾人。因為生病,讓不少本來就貧窮的家庭陷入更加貧困的境地。 羅桂玉一家,三兄弟都不同程度地有痛風結石癥狀。兄弟中排行老二的羅桂玉病情最嚴重,已經不能下地干活。其次是40歲的老大羅桂平,發病已有10年,手上、腳上也長出“疙瘩”,如今僅能做去地里摘菜等簡單的家務活,重活已經無法干。現年36歲的老三羅桂東病情最輕,還能下地干活,但是手上、腳上也有“疙瘩”長出等病發的跡象。 道德村常定屯的羅永吉,今年53歲,也是痛風結石患者之一,發病15年,手上、腳上長出各種大小不一的疙瘩。如今,他的手上除了疙瘩,還多了幾個水泡。這是因為脹痛難忍,羅永吉自己用火燒想緩解脹痛,結果起了不少水泡。這六七年來,羅永吉已經沒有下地干活,到都安、大化等地治病,甚至連南寧的大醫院也看過,花去了3萬多元錢,病情依然不見好轉。 看到記者到來,附近偉平村的村民也來了,撩起褲子,給記者看他們身上的各種疙瘩。還有一位老大媽,湊到記者鏡頭前,在她的肩膀部位也有一個雞蛋大小的疙瘩。一位大姐,耳朵附近長有幾顆類似于小肉瘤的小顆粒。女人身上的癥狀盡管和男人的痛風癥狀不一樣,但是她們對自己身上未知的病癥也有幾分恐慌。 部分痛風病患者可免費治療 因為發病,原本很多外出打工的人都回到了小山村。雅龍鄉地處大石山區,自然條件惡劣,當地村民沒有種植經濟作物作為經濟來源,種出來的一點玉米甚至不夠一家人吃。不能外出打工,讓痛風病患者家庭更加貧困。 潘善武介紹說,最初開始關注這個群體是在今年的7月份,當時幸福驛站公益聯盟組織愛心人士送了一批愛心物資資助大化縣雅龍鄉的貧困學子,當地的熱心人士就將有痛風病群體這一信息告訴了幸福驛站公益聯盟負責人。 得知這些人家庭貧困,無錢治療,今年9月份,在幸福驛站公益聯盟的努力牽線搭橋下,幾名痛風病患者得到南寧市協和醫院的免費檢查和治療。20多天后,這些人返回家鄉。為了跟蹤這些患者的病情,愛心驛站公益聯盟再次來到弄香屯,對他們進行回訪。 實地取樣找機構化驗找原因 對于這樣的“富貴病”,村民曾懷疑飲用水有問題。他們說,在當地,水源非常缺乏,靠的是“望天雨”。早在十幾年前,國家為了解決村民飲用水問題,投資建設了許多水柜,引來山巖內的水(流水量很小)。每逢雨天,大量的雨水也流進露天的水柜,村民所飲用的是這兩種水混合起來的水。 村民說,據他們所知,痛風病與常年吃海鮮、喝啤酒有關。他們位于大石山區,不靠近海邊,既沒有吃海鮮也沒有喝啤酒,生活極其貧困,卻莫名患上痛風病,“也許這跟食品有關吧”。記者了解到。這里的人主食是玉米。 11月1日,幸福驛站公益聯盟在該村的田地采集村民吃的玉米、紅薯、芋頭等日常食物,并收集了泥土和水等樣品。聯盟有關負責人說,他們將樣品帶回南寧后,希望通過權威化驗機構的化驗,找出痛風病高發的原因。屆時,他們再聯合愛心醫院給更多的重癥患者實施援助治療。同時,他們也希望社會各界關注和幫助這一群體。記者劉增璇 文/圖 |
相關閱讀:
- [ 05-17]啤酒配海鮮,吃出一身“痛風石”
- [ 09-27]金正恩或患上痛風 為遺傳和生活習慣不良所致
- [ 09-11]八旬老漢癡迷養生挑食 小感冒后出現腎功能衰竭
- [ 08-22]老人愛吃海鮮手指長“石頭” 最大有鵪鶉蛋大小
- [ 06-30]喝高度啤酒不痛風?不可信!
- [ 05-15]去年藥品不良反應抗生素不良反應仍居首位
- [ 03-25]男子爬三樓盜竊 “撤退”時摔成骨折爬行找人打車
- [ 03-24]妻子聽信吃啥補啥連做半月泡椒豬肝 丈夫吃成痛風
- [ 02-18]臺灣男子連吃7天蘑菇餐 痛風發作或需終身洗腎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