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0月26日新媒體專電(“中國網事”記者陳弘毅 張華迎 呂福明)一個班級上百人,一個年級動輒三四十個班級,全校上萬名學生……這說的可不是大學,而是不少地方都存在的“超級中學”的現狀。 一邊是家長們和學生們“趨之若鶩”往里擠,一邊是學者和社會輿論“口誅筆伐”,以衡水中學等為代表的“超級中學”,到底是屢創高考神話的“行業標桿”,還是反素質教育的“高分工廠”? 一些“超級中學”老師上課得用擴音器 “我們學校很多超級大班,每個班級超100人,老師上課得用擴音器?!薄懊磕?,奔赴高考考場的車輛擁堵了整條街道?!薄昂馑袑W高考9人進入河北省文科前10名,6人進入河北省理科前10名,67人進入河北省文科前100名,51人進入河北省理科前100名……”近日,一條“吐槽”超級中學的帖子引發網友熱議。 【學生“超級多”】以安徽六安的毛坦廠中學為例,有人曾把該校學生數與北京大學本科在校生人數進行對比,發現前者竟然比后者多出近千人。網友直呼“中學在校生規模動輒上萬,讓大學情何以堪?!?/p> 【教師“超級多”】記者盤點發現,這些學校分布在大江南北,一般都壟斷了當地的優質教育資源。學生文化課成績拔尖,藝體成績優秀,升學率高,使得超級中學產生了更強的“集聚效應”,自然吸引來更多的優質生源和教學資源。在“馬太效應”下,許多普通學校的生源、教學資源在超級中學的光環之外愈加黯淡。 【學校“超級擠”】生源與教學資源的壟斷讓“超級中學”的門檻也“超級”高,然而也吸引了不少考生和家長“踏破鐵鞋”,想盡各種辦法擠進學校。據沈陽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長透露,身邊有家長為了讓孩子上當地的一所“超級中學”,前前后后擇校找關系花了12萬元。 “超級中學”是否違背了教育本義? 中學規模越來越臃腫,究竟怎么看?一方面,有家長和專家認為它們有效滿足了民眾渴望優質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有教育專家直指“超級中學”已經越來越背離了學校的本義,而像一個批量生產的“現代工廠”。 上述沈陽的家長告訴記者:“我的孩子今年初三,在遼寧省一所重點初中,學校連續20多年在當地中考成績第一,被全省前三名高中錄取的人數更是遙遙領先。孩子所在班級共50人,全年級26個班級,整個年級約1300人。雖然不讓開設重點班,但‘重點校’的存在是不爭的事實。” 江蘇省教育學會副會長葉水濤認為,現存的教育制度本身就存在地域、學校間的資源分配不均,而這種現象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消除。他說:“衡水中學在現有的高考制度下有出色的發揮。應該說,這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p> “不過,‘超級中學’學生數太多,雖然師資力量配備完善,但學生生活、學習、活動空間受到限制。例如,有些地方學校不同年級還得分批課間活動?!鄙蜿柲吵壷袑W一位教師說。 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張新平認為:“這些年來,一些地方和名牌中學之所以對規模辦學和集團化辦學樂此不疲,學校巨型化問題日趨嚴重,首因在于政府推動,次因在于名校逐利。”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把教育經費重點投向一兩所中學,而其他中學的辦學被漠視,侵犯了平等的受教育權。但很多老百姓接受了這種現象,還想方設法往里擠,這是長期以來教育權利意識淡薄導致的教育評價錯位。 中學規模到底多大才合適? 教育專家認為,“超級中學”背后折射的是教育資源的不均衡,以及行政干預和片面追求政績的做法。減少行政干預,改變教育經費投入“嫌貧愛富”的不公平現象,還權于教,讓每所學校根據自身的特色自由發展,才是教育的正途。 熊丙奇說:“‘學校規模越大,學生越多,學校名氣就會越大’其實是一個誤區。許多世界有名的中小學,其實少有‘巨無霸、托拉斯’類型的?!壷袑W’光環下,基礎教育階段學校發展的生態平衡是被破壞了的?!?/p> 張新平認為,每位學生家長都期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分享優質教育資源,但這種優質教育需求與規模辦學和巨型學校之間并不存在必然的關系。中小學在組織性質與管理方式上不同于大學,中小學規模超大,會導致學校組織目標的模糊,學校規模效益也會隨之下降。 一些教育專家說,如果把學??醋錾a標準件的車間,或是實施軍事化管理的軍營,自然是規模越大實力越強。但學校既不是車間,也不是軍營,學校和班級的規模,要以教師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思想變化等情況能做到了如指掌為宜。 |
相關閱讀:
- [ 09-09]爭議中前行的中國“超級中學”
- [ 05-28]媒體稱“超級中學”保送生壟斷北大清華生源
- [ 04-17]業內稱北京超級中學搶奪郊區尖子生加劇教育不平衡
- [ 06-16]超級中學壟斷一流大學入學資源 農村生源下降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