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公共政策公眾參與增強 但仍存官本位思想
2014-09-29 11:58:44?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林晨 陳瑜輝 |
分享到:
|
中新網9月29日電 最新一期學習時報刊登陳麗華、李倩署名文章《縣域公共政策執行中的公眾參與》指出,縣級政府執行主體依然存在官本位思想,特別是市場經濟發展較慢的縣域,公務人員的官本位思想相當濃厚。 以下為文章全文: 公眾參與,是通過民主、協商、利益訴求表達影響公共政策制定和執行,以期實現公共利益最大化。它內在契合了社會治理的法治化和民主化的趨勢。改革開放36年來,我國農村廣大公眾的權利意識、參與意識在不斷增強,公眾參與在深度和廣度上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在實踐中仍面臨一定困境。 公民資格的權利與責任意識薄弱。公民資格應具有秩序意識、責任意識和契約意識等。我們在調查中發現:一方面,農村民眾逐漸認識到公共政策的重要性,參與的意愿普遍在提升;但另一方面,民眾對公民資格的權利和責任的認識并不對等。從農村公眾參與的目標可以窺見一斑。主要表現在:首先,參與政策執行的目標多表現為個體化,人們更多地著重于從個人角度肯定公共政策重要性,而較少從國家及社會發展角度肯定公共政策的重要性。其次,參與政策執行的目標多表現為短期化。當前從我國縣域情況看,政策執行中公眾參與的主要關注點是解決當下自身利益問題,而非公民權利的行使。 政府吸納公民參與意愿不強。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政府職能轉變的一個方向是,“直接面向基層、量大面廣、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經濟社會事項,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層管理”。今后縣級政府必將承擔更多與公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公共事務,公眾參與政策執行是必然之勢。但現實中,頂層設計與基層執行很難實現及時趨同。 首先,縣級政府執行主體依然存在官本位思想。官本位是中國專制文化的千年沉疴。在縣級政府層面,特別是市場經濟發展較慢的縣域,公務人員的官本位思想相當濃厚。受官本位思想影響的領導干部,必然對公眾的主體地位與現代功能缺乏積極推動意愿。 |
相關閱讀:
- [ 09-26]美朝鮮政策代表戴維斯本月底訪問中韓日三國
- [ 09-26]烏克蘭總統責成政府起草放棄不結盟地位法案
- [ 09-26]專家提醒:取消限購并不意味著樓市將全面回暖
- [ 09-26]湖南永州部分基層官員被動吃空餉:是上級叫休息
- [ 09-25]三問房貸政策松綁:“認房又認貸”該不該取消
- [ 09-25]福州取消商品房限購 榕銀行未接到房貸政策通知
- [ 09-25]工信部陸續出臺政策 打擊黑稀土扶持下游應用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