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天津9月12日電(記者 劉元旭、毛振華、翟永冠)沒有“強刺激”,能否“穩增長”?參加夏季達沃斯論壇的專家從不同側面,深度把脈正在爬坡過坎的中國經濟。 看“總分”:高增速回落,基本面向好 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今年上半年增長7.4%,一些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同比回落,再次引發部分觀察人士對經濟下行的擔憂。 “盡管GDP增長有所放緩,但就業不降反增。”在中國人民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馬駿看來,中國經濟增長依然強健。 數據顯示,作為反映國家經濟運行狀態的重要晴雨表,就業傳遞積極信號:1-8月,城鎮新增就業970多萬人,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0多萬人,31個大中城市調查失業率保持在5%左右。總體上看,就業狀況“不降反增”,只是反映中國經濟總體平穩的一個側面。 在不少與會嘉賓看來,他們對中國經濟的信心還來自于另外一點: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既有外部“被動”因素影響,也是一定程度主動調控的結果。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執行副理事長張曉強表示,現階段中國經濟在保持穩定的同時開始以質量和效率為重,可能不會再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克勞斯·施瓦布始終對中國經濟持樂觀態度。他說,現在中國經濟依然是拉動世界經濟的重要引擎之一?!拔磥砣詫⒗^續保持在7%以上的增速?!?/p> 看全局:“強力改革”給力,“精準調控”顯效 “當前中國經濟正處于深層次矛盾凸顯和‘三期疊加’的階段,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而‘強力改革’和‘精準調控’成為促進經濟平穩增長的‘推進器’?!蹦祥_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劉剛表示。 新一屆中央政府抓住關鍵領域強力推進一系列既利當前、更惠長遠的改革,包括:取消和下放7批共632項行政審批等事項;推行工商登記制度改革。 改革出活力,改革出動力。通過改革,企業的“緊箍咒”松了、準入門檻低了,市場活力也沖出“閘門”開始噴涌。 馬凱集團是中國本土投行。該公司董事長李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他們有很多跨國投資并購項目,以前簽了意向書就要回國審批,全流程下來要半年時間,有時無奈坐失商機。“現在項目如果規模在10億元以下,企業可先把項目做了再回國報批,公司境外投資量增加了3倍”。 數據最能說明問題:1—8月,新登記注冊市場主體800多萬戶。上半年,新登記注冊服務業企業增幅達70%以上。 美國鋁業公司董事長克勞斯表示,改革讓很多跨國企業對中國商業環境有更大的信心。 看趨勢:“老動力”淡出,“新引擎”啟動 當下,中國經濟驅動力正在經歷新舊轉換的“陣痛”。 出口改善緩慢、投資增速回落,拉動經濟快速增長的兩駕“馬車”需求走低。但與此同時,傳統產業淘汰落后產能、改造升級出現積極變化,新的增長點開始嶄露頭角,有望成為中國經濟新的“頂梁柱”。 上半年,中國電子商務、物流快遞等新業態、新商業模式迅速成長;新登記注冊服務業企業增幅達70%以上;服務業增長8%,比重超過第二產業;高新技術和裝備制造業同比增長12.4%和11.2%,均明顯高于工業整體增速。 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科技與傳統產業深度結合,云計算、大數據應用水平提高,不斷創造出新的產品和服務需求。今年上半年,智能手機銷量增長27%,電子商務交易規模超過6.4萬億元,其中網絡零售增長33.4%。 “過去拉動中國經濟的兩個主要增長引擎是出口和房地產,但正在逐漸地淡出,新的增長引擎正在逐漸到位?!鼻迦A大學教授李稻葵說,“這也是為什么中國未來經濟發展比現樂觀的重要原因。” 在新的增長點孕育過程中,創新驅動至為關鍵。在2014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創新”被喻為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發動機”和更新換代升級的“金鑰匙”。 對此,位于天津濱海新區的裕川環境科技公司有著深切感受。在自身經營壓力和國家產業調整政策的助力之下,這家公司毅然放棄熟悉的房地產業,轉而投向環保產業,投入巨資研發污水污泥處理技術?!皬膫鹘y產業轉向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好的行業后,企業經營一片海闊天空?!惫径麻L劉成林說。 新興技術和產業的出現也增強了消費動力。全球性管理咨詢公司埃森哲發布的研究報告說,數字化正悄然推動中國平民消費規模迅猛擴張,預計到2020年中國中低端消費規模將達4萬億美元,這將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過去中國過度依賴投資和出口,但未來將更多依靠創新驅動和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張曉強說。
|
相關閱讀:
- [ 09-10]從投洽會看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的新亮點新作為
- [ 09-09]李克強:外界關心中國經濟數據 政府最關注的是就業
- [ 09-02]陜西府谷村辦煤礦被指非法占地 副鎮長稱不知情
- [ 08-28]“新常態”:中國經濟步入新時代 與世界相互增益
- [ 08-26]預算法成財稅改革突破口:政府花錢須讓公眾看得見
- [ 08-19]中央近期不會放行個人境外投資:出于反腐等考慮
- [ 08-19]國開行商業化7年被指開倒車:享受或隱或現關照
- [ 08-12]專家稱地方債未過警戒線:政府仍有大量資產可償債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