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私設小金庫屢禁不止 武漢科級單位兩年入10億
2014-08-28 07:11:20? ?來源:法制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瑜輝 |
分享到:
|
湖北省武漢市審計局近日發布消息稱,武漢市財政審計近3年查出問題資金60多億元。某區發改委下屬正科級事業單位,私設11個銀行賬戶,兩年入賬9.8億元。 盡管近年來國家三令五申禁止設立小金庫,但黨政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等私設小金庫現象依舊屢禁不止。對某些人而言,小金庫除了可以將公款改頭換面、隨意支配外,還能掩飾貪污、受賄等不法行為,由此引發的職務犯罪層出不窮。 近日,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審計署發出通知,從今年8月至10月,在全國深入開展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嚴肅財經紀律和小金庫專項治理工作。 “雖然中央每隔幾年打一次,但風頭一過就死灰復燃。”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今天接受《法制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整治小金庫不能只打運動戰,而是要打持久戰,要完全曝曬收入來源、支出去向,杜絕私設小金庫者的暗箱操作與權力尋租。 發放福利成為借口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安慶市分行原行長儲桂生在任農發行安慶市分行行長的幾年間,非法收受賄賂50余萬元,檢察機關偵查期間,又發現其私設小金庫,挪用10萬元用于支付購房首付的犯罪事實。 儲桂生指使農發行安慶分行辦公室主任王某(另案處理)設立小金庫,由儲桂生和王某兩人管理。2012年12月,儲桂生在安慶購買住房需付首付款,想從小金庫借10萬元。王某私自從小金庫中拿出10萬元現金借給儲桂生,儲桂生給王某出具了收條,至今未還款。 近日,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區人民檢察院以褚桂生涉嫌受賄罪、挪用公款罪向法院提起公訴。 “小金庫資金的來源主要是農發行辦公費用的結余,平時用于發放職工福利和業務中無法報銷的費用。”蚌山區檢察院反貪局檢察官曹縉告訴記者,褚桂生主要采取報賬時多報一些的手段,用這些結余設置小金庫。 記者了解到,我國每年發生的小金庫資金總額已超過1000億元。曹縉表示,為職工發放福利、津貼和獎金是很多單位設立小金庫的重要借口。加強對國家工作人員收入分配的政策性研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是抑制小金庫產生的重要舉措。 |
相關閱讀:
- [ 08-27]莆田公安代表隊勇奪市直機關企事業單位籃球賽冠軍
- [ 08-27]一半大學生村官曾被截留在機關 近八成有被鄉鎮借調經歷
- [ 08-27]中直黨建網:福建省直機關召開無償獻血先進集體、先進個人表彰暨座談會
- [ 08-26]泉州市直機關第六輪黨建創先督查活動圓滿結束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