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華頻玩“兩面派” 評論稱中美對抗是災難
2014-08-21 10:16:32??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王瓊 陳瑜輝 |
分享到:
|
言行一貫“兩面派” 然而,世界不僅看到了美國幾次三番的“表白”,也看到了美國在亞太的大小動作不斷。 這廂,美國剛推動同澳大利亞的軍事合作,簽署一項為期25年的軍力部署協議,使得駐澳美軍擴大一倍;那廂,美國參聯會主席跑到越南,推動解禁對越南的致命性武器銷售,并建議從武裝越南海軍著手。當然,還有那刺耳的“凍結南海行動”三點倡議。更不用提,自奧巴馬政府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以來,自恃有“老大”撐腰的日本、菲律賓等“小伙伴”們開始了種種上躥下跳。 說一套做一套,“世界老大”美國在亞太耍起了“兩面派”。為什么? 分析普遍認為,美國與中國的交往中,處處體現著矛盾與糾結的心態。奧巴馬的“搭便車”論其實就是很好的例子。正如《外交家》文章指出的,奧巴馬的評論其實是在含蓄地要求別人幫助它維護國際安全,但是,美國也很清楚,責任和領導力齊頭并進,如果中國真的在伊拉克或其他任何地方有了更為積極的軍事存在,美國恐怕會更不高興了。 也有人指出,諸如奧巴馬“搭便車”論等對中國不友好的表態,實質是種“政治秀”,目的是迎合國內對華強硬勢力。正如《金融時報》分析指出的,美國外交政策圈子中的部分精英依然癡迷于“美國主導地位”,并拒絕接受這種地位隨著美國實力相對衰落必將喪失的觀點。在這種背景下,中國的發展速度讓某些政策制定者感到擔憂,中國經濟改革對地緣政治的影響同樣讓美國不安。 中美對抗是災難 在“政治秀”的背后,美國真心要對抗中國嗎?真的不見得。 美國其實很清楚,中美對抗對兩國和世界肯定是災難,而中美合作則可以辦成有利于兩國和世界的大事。中美之間的利益已經緊密地聯系在一起。2013年,中美雙邊貿易額超過5200億美元,相互投資存量超過1000億美元,均創歷史紀錄。中國如今是美國的第二大貿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地。 而且,中美兩國無論在朝鮮半島核問題、伊朗核問題,還是在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中,都保持著密切的溝通與協調。 與中國玩對抗?美國沒那么傻。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湯姆大叔”會興高采烈地擁抱復興之路上的中國。正如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文章總結的,奧巴馬政府的對華政策是逐步構建對華遏制政策的架構,同時又堅決否認它在推行這種政策。文章強調,盡管現實可能令人難以接受,但是美國領導人必須正視現實——美國當前的對華戰略不僅自相矛盾,而且長期來看是不可持續的。 玩火者必自焚。《金融時報》的評論也指出,中美兩國之間不斷增長的、有可能在兩國對抗中達到頂峰的敵意,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國政策導致的。美國真的該明白,是時候停止無聊的“政治秀”、停止私下的小把戲、真心誠意和中國構建新型大國關系了。 |
相關閱讀:
- [ 07-14]美國對華文化冷戰的九大絕招
- [ 07-09]商務部:美國對華25起雙反調查違反世貿規則
- [ 06-11]美國再次對華光伏產品制裁 或激起中方反制措施
- [ 05-28]美媒:黑客案件難掩美國有利可圖的對華關系
- [ 04-23]委內瑞拉希望對華石油出口量超美國 每天達100萬桶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