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為“借船過河”,實為變樣借債 舊債還在“拉仇恨”,新債悄悄上馬來。 “融資平臺下鄉”,就是近年在多地催生新增鄉鎮債務的新招數。 在湖北,有地方提出城鎮化要有“高規格”——最好是“省級戰略”,退而求其次也要地市層面推動;要有“高標準”——專業設計單位參與,不能由市縣政府部門自己簡單地做方案;要有“好平臺”——引入大規模的資本投入…… 如此“高標準、嚴要求”,資金從哪兒來? 記者在湖北、湖南等地了解到,近年陸續有鄉鎮采取土地開發融資模式籌資建設,一般要求開發商先墊資建設小城鎮商業街等基礎設施,待項目建成后再通過土地拍賣償還建設資金。 中部一個鄉鎮,提出要對鎮區縱橫多條道路擴寬、提檔、升級、美化、亮化、綠化等,需要投入資金數以千萬元計算。考慮建設資金的來源,這個鎮的答案是:通過創新模式和路徑,采取土地開發融資模式籌集項目資金,實行資本運作打通資金瓶頸。 這些鄉鎮將上述融資手段形象地比喻為“借船過河”。對于要來征地投資的客商,必須先墊資,按規劃標準建設相關基礎工程。按照事先的盤算,道路等基礎設施建好后,帶來人流物流聚集,進而形成自身商業投資價值,吸引更多投資。 但在現實中,相關舉措主要落腳點還是鄉鎮級商業用地拍賣。一旦項目推進過程中或后期土地出讓收益效果欠佳,不僅土地拍賣解決不了城鎮建設資金難籌措問題,還很容易形成新的鄉鎮債務。 記者采訪發現,在沿海發達省份鄉鎮,內地“借船過河”之類手法似乎已經遠不足以滿足更旺盛的資金需求。相應地,很多沿海經濟發達省份一些鄉鎮融資已經步入“高端”——鄉鎮融資平臺紛紛出現。有的鄉鎮還成立了“投融資辦公室”,管轄一家或多家融資平臺公司。 東部沿海一個經濟發達省份審計部門去年發布的全省鄉鎮債務專項審計調查結果就顯示,截至2011年末,這個省共有448家鄉鎮融資平臺公司,債務余額174.11億元,占全省鄉鎮債務總量的43.55%。 |
相關閱讀:
- [ 08-20]臺中市建設為“五都”最多 債務為“五都”最少
- [ 08-14]男子辦信用卡還債 無力償還造成惡意透支涉嫌詐騙
- [ 08-12]專家稱地方債未過警戒線:政府仍有大量資產可償債
- [ 08-07]四地完成地方債自發自還試點招標 欲重塑政府信用
- [ 08-07]地方版微刺激投資額或超6萬億 資金來源成最大挑戰
- [ 08-07]人民日報稱高增長受不了沒必要:輕易不搞強刺激
- [ 08-06]多地政府機關被曝賴賬不還 墊資施工債主陷絕境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