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廣州朗聲圖書了解到,90歲高齡的金庸先生的新書《明窗小札1963》于今天(8月16日)12:30~14:00在羊城書香節琶洲會展中心隆重首發。 大師筆下的真實史料 《明窗小札1963》在國內還是首次與讀者見面,被稱為具有百科全書的風格,卓越的史實、大師的文筆,是中國杰出報人的文章典范。 本書輯錄了金庸于1963年在專欄中發表的193篇社論、時評與漫談等雜文。金庸數十年新聞生涯中近千萬字的政論文字,一直沒有結集出版。兩年前,金庸的秘書受命搜集、整理金庸上世紀六十年代撰寫的專欄文章。其中比較重要的,是金庸用“徐慧之”為筆名撰寫的“明窗小札”專欄。這一專欄從1962年12月開筆,持續到1968年10月,除1967年間中斷幾個月外,幾乎每天一篇。 金庸秉持“明辨是非,客觀中立”立場,可謂眼觀全球,心懷民眾,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而文風樸實簡潔,觀點鮮明犀利,見解獨特新穎,盡顯大師風范。 遺憾手稿遺失 該書責任編輯李以建介紹:收集齊全金庸發表在《明窗小札》專欄上的文章實非易事。原因有二:其一,資料室雖保存有原版,但因為當年印刷的紙張質量欠佳,時隔50年,已極易脆裂,基本無法翻閱,更談不上復印和翻拍,所幸多年前資料室為保存而專門制作了一套較完整的縮微膠卷。其二,所保存的原版,早期的殘破和缺失甚多,尤其是很多報紙都出現被人剪裁的痕跡,留下一個個無法彌補的大窟窿。 金庸先生基本上不太留存手稿,無論他為香港報刊,還是外來的邀約撰稿。目前所存大多是從上世紀80年代末由秘書負責保留的。至于上世紀50~70年代的,幾乎都無法尋覓到。由于當時都是用鉛字印刷,金庸先生每天寫好文章后,就交給排版工人,由他們挑選鉛字排版印刷,經由這些后,等到送去付印之時,那手稿可能已經揉皺到無法辨認,或是殘缺破裂了,根本無法再收存保留。 |
相關閱讀:
- [ 08-11]張紀中回應再拍金庸劇爭議:觀眾蘿卜青菜各有一好
- [ 08-10]金庸喜愛《一千零一夜》 寫韋小寶騎馬或受啟發
- [ 08-08]金庸武俠世界的女俠們
- [ 08-08]盤點金庸武俠世界的女俠們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