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近日舉辦活動,放映并討論了一名英國導演拍攝的短片《西線上的中國》。曾獲得過艾美獎的英國女電影導演海倫·菲茨威廉姆導演制作了這部短片,反映中國派遣14萬名華工在歐洲的西線戰場上為英美法贏得一次大戰的勝利做出的重要貢獻。短片再次引發了人們對中一戰中國華工事跡的關注。日前,菲茨威廉姆在接受英文《中國日報》專訪時講述了短片背后的故事,以及她對一戰華工命運的深刻思考。以下是文章編譯: 海倫·菲茨威廉姆發現一戰華工們的經歷頗具神話色彩,就如同荷馬史詩中古希臘國王奧德修斯的冒險旅程。 “他們告別親友,踏上萬里征程,經歷金錢、險阻和恐懼的考驗,他們收獲了非凡的人生閱歷——我被這個故事深深感動了?!狈拼耐氛f道。 受倫敦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的委任,作為獨立電影制作人的菲茨威廉姆將華工故事拍成了10分鐘的紀錄片。同這部電影一起發布的還有她在研究所內刊《今日世界》發表的一篇相關文章。 為了這項任務,菲茨威廉姆前往比利時伊普爾,當地的法蘭德斯戰場博物館曾于2010年舉辦一個關于一戰華工的展覽。為了發掘真相,她采訪了相關學者和當年那群華工的后代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約14萬名中國華工被送往西部戰線支援協約國作戰:挖戰壕、在碼頭裝載軍事物資、在調車場或工廠工作、整理尸體掩埋等等。逾2000人在工作中死去。 大多數華工為了賺錢謀生自愿接受工作,但菲茨威廉姆說她還是覺得這些華工的決定有其意義非凡的一面。 “他們來自山東的農村,不知道前方路途有多遠,也不知道會遇到怎樣的險阻,他們甚至之前從未見過拖拉機,卻一下子被帶到工業迅猛運轉的陌生世界?!?/p> 菲茨威廉姆采訪了杰拉德·張。他的父親是當年的一名華工,后來娶了一名法國女子,一家人在法國定居。 對菲茨威廉姆來說,和杰拉德的相遇讓人動容。她認為杰拉德已故的父親本可為一戰華工的歷史真相打開一扇窗,但最后卻選擇不細談他的經歷。 “杰拉德的父親不愿細述這些經歷給他的孩子們聽,只是告訴他們:不論精神還是身體,都要極具活力和堅韌性。”菲茨威廉說道。 她說杰拉德后悔當初沒有多問父親一些細節。隨著杰拉德父親的故去,一條能夠通往歷史信息和真相的道路永遠遺失了。 菲茨威廉姆說:“太讓人沮喪了。杰拉德的父親在這過程中曾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杰拉德什么也沒問。” 菲茨威廉姆的調查研究也讓她結識了一些中國學者,一戰后還是學生的他們與那群華工有過交集。 詹姆斯·嚴便是其中一員,他曾通過自己設計的簡化的詞匯表來教華工們用國文讀寫,這成為他后來回國廣泛施行的教學法的基礎。另外一位是孫甘(音),他后來在山東省的農村建立了一所女子學校。 一些華工死后被埋葬在伊普爾的一座公墓,菲茨威廉姆在一次掃墓活動中遇見了一群來自中國的師生,她認識到華工們所經歷的那些歷史斷片并不為普通中國人所熟知。 她問那群學生是否知道這段故事,他們都說不知道,不過他們很受鼓舞。菲茨威廉姆說:“華工們的故事讓他們倍感振奮,他們說想讓更多中國人知道這個故事。” 她相信,發掘這些歷史的殘片將極大影響中國人對本國歷史的理解。比如說,這將讓中國人更好理解中日關系的歷史根源。 一戰后,不顧中國的極力反對,德國在山東特權沒能交還中國,反倒被移交給日本。鑒于中國在協約國戰時所做的巨大貢獻,這個事件給中日關系埋下了敵對的種子。 菲茨威廉姆說,中國參戰具有地緣政治上的重要性,這是一個年輕的共和國在國際地緣政治舞臺上的力量展示。她說:“雖然他們的功績在凡爾賽沒有得到承認,但是它就在那里?!?/p> 她說歐洲開始將目光投向中國的這段歷史,并逐漸認識到中國為支持一戰勝利所做的貢獻。 “中國正在崛起。人們說,‘天啊,我們一直不知道中國卷入了一戰’。所以他們慢慢地把中國看作是和他們同一陣線的。”她說道。 菲茨威廉姆說紀錄片前期的調查研究工作十分困難,尤其是她不會說普通話,只能通過翻譯的文件將她對歷史的了解串在一起。 “我本想去了解更多新發現的材料的。任何一個紀錄片制作人都會想要過一遍所有的目擊者的記錄?!彼f。 她希望可以進一步挖掘這個故事,或許再做個長點的紀錄片,和一個中文版的。 每當她了解到越多的信息,她就越對這些華工的故事感興趣。 一些華工因為傷病,曾住在一個有中國醫生和護士照料的醫院。醫院每個病房都有只金絲雀,唱著歌減緩病人的痛苦。菲茨威廉姆為這個小故事深深著迷了。 但是最后許多華工都因不堪痛苦折磨,喪失了心智。菲茨威廉姆非常仔細地調查了他們的經歷。 她說:“我想多了解些醫生的報告和患者病歷,看華工們是否是因為過于思念家鄉或孤獨寂寞。這里有封信特別感人,談到了戰爭中那震耳欲聾,肝膽俱裂的炮彈聲?!?/p> 雖然大多經歷過戰爭的人們都會面對炮彈轟鳴的恐懼,但是菲茨威廉想要進一步探尋華工們精神崩潰的臨界點。 她說:“他們被帶到這個陌生環境,殘忍血腥的時代突如其來地降臨——我想知道更多細節,這些故事令我著迷?!?信蓮) |
相關閱讀:
- [ 07-22]英用6萬株罌粟造巨型迷宮 紀念一戰100周年
- [ 07-22]比利時舉行國慶閱兵:一戰“部隊”亮相
- [ 07-21]青田一戰老華工百年前的足跡:歐洲萬里謀生路
- [ 07-17]紀念一戰開戰100周年:戰爭反思群展亮相倫敦
- [ 07-16]法國國慶日閱兵式 士兵穿一戰軍裝亮相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