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佐軍:穩增長、調結構基本實現預期目標
2014-07-17 19:06:09??來源:光明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瑜輝 |
分享到:
|
國家統計局發布了上半年主要經濟數據。受惠于全面深化改革等措施,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結構調整穩中有進,轉型升級勢頭良好。新浪微博“@亥時熱評”邀請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與廣大網友在線交流,分析主要經濟指標,解讀數據背后的含義。 李佐軍指出,從上半年經濟運行數據看,我國經濟穩增長和調結構基本實現了預期目標,且比多數人預期的要好一些。談及上半年經濟發展的亮點時,李佐軍說,在一系列穩增長措施的作用下,多數經濟指標自5月份開始出現反彈,6月份反彈更為明顯,經濟平穩增長,物價保持穩定,企業效益、財政收入、居民收入都實現了穩定增長,調結構更是成效明顯。 李佐軍認為,從上半年的經濟數據來看,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了第二產業,說明我國的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由于第三產業吸納就業的能力較強,隨著第三產業占比的上升,我國的就業壓力有可能緩解。 針對中國提振經濟的舉措,李佐軍指出,為了實現7.5%左右的穩增長目標,下半年還應該繼續適時采取適度的穩增長措施。穩增長措施可分為短期性措施和長期性措施兩類。短期性措施主要是財稅政策、金融政策和產業政策等,可以選擇的措施有進一步減稅、定向降準、適度放松信貸、加大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投資、鼓勵新興產業的發展等。可選擇的長期性措施有深化改革、優化結構、創新驅動等。較好的組合是,增加長期性措施的比重,適當減少短期性措施的比重。短期性措施盡管能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副作用和后遺癥較大。 此外,李佐軍表示,引導市場和民間資金提供公共產品供給,是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決定性作用的具體體現。政府上半年已出臺的大多數穩增長措施中,如加強棚戶區改造、水利設施建設、城市公共設施建設、西部地區鐵路建設等,都強調要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參與,今后還會有更多的鼓勵民間資本參與的政策措施出臺。 李佐軍同時指出,未來在更好地激發金融資本特別是民間資本的活力方面,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是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放開民營金融機構的準入條件,讓更多的民營金融機構參與金融市場競爭;二是加快推進利率的市場化改革,為民營資本創造平等競爭的環境;三是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保障民營資本在混合所有制中的平等權益;四是加快審批制度改革,推行負面清單制度,降低民營資本進入各個行業的門檻。 另外,就網友問到的人民幣國際化問題,李佐軍表示,年初以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明顯加快。從3月底開始,中國人民銀行已與德國央行、法國央行和盧森堡央行做出了人民幣清算機制的安排。目前,人民幣已經與日元、新西蘭元、澳元、英鎊等展開直接交易。但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逐步前進的過程,既取決于我們自身的努力,也取決于國際環境。 |
相關閱讀:
- [ 07-17]專家建議下半年穩增長應避免微刺激升級
- [ 07-14]中國財政支出大幅提速 助力“穩增長”
- [ 07-07]黑龍江出重拳穩增長 開出2300億“基礎設施”賬單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