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劉倩瑩和其班主任程敏接受記者采訪。 中新網北京6月23日電(記者 杜燕 曾鼐)沒想到能成為高考狀元,這是清華大學附屬中學的孫一先和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的劉倩瑩的共同反應,且兩人不約而同報考北京大學繼續學業。 今年,北京有7萬余名考生在6月7日、8日參加高考,語文、數學、英語和文理綜合四門考試科目總分數750分。6月23日12時起,北京考生可以通過網絡或者打電話查詢高考成績。 北京教育考試院新聞發言人臧鐵軍23日介紹,今年高考試題考察的均是課程標準要求的基礎知識,各學科做了一些新探索和調整,試題突出中華傳統文化,貼近生活實際,引導考生結合與自己相關的社會、自然、文化問題進行深入思考。 他強調,今年北京高考試卷命題沒有偏題、難題、怪題,從評卷結果看,保持了難度和錄取分數線的平穩,給各層次考生提供了較好的發揮空間。 臧鐵軍透露,成績在650分以上的考生,文史類有270人、理工類有2046人。 “文科狀元”孫一先的總成績是704分。正在西藏旅行的孫一先在電話中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學習以外,旅行特別重要,“可以見識不同的風情、不同的生活方式,這樣才能對生活有更多理解。 此外,她最喜歡看書,也喜歡拉小提琴,這些“幫助我走過一些艱難的階段”。 孫一先稱,入讀北京大學是她從小的夢想,而入選北京大學2014年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名單,讓她很激動。今后4年,她將在北京大學法律系開始新的學業生活。 狀元們都不是“書呆子”。劉倩瑩得知自己考了719分并成為今年北京市高考的“理科狀元”時,正在家看世界杯節目。她連稱“沒想到”,因為平時考試基本都在年級前五名,但“很少得第一名”。 這位扎著馬尾辮、圓臉蛋的18歲北京姑娘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曾隨父母在美國生活過3年,但沒有考慮去國外或香港讀本科,希望未來4年在北京大學學數學。 自稱喜歡數學、但語文才是自己強項的劉倩瑩認為,學習數學出路很多,尤其中國對于金融、統計人才需求很大,“先打下數學基礎,具體的職業規劃以后再說”,或許會出國深造,然后回國發展,“因為家人都在北京”。 喜愛踢球的劉倩瑩這個暑假“要好好看世界杯”。支持阿根廷球隊的她說,最喜歡梅西,“他個子比我高不了多少,還踢得那么好,特別佩服”。此外,漫畫也是劉倩瑩課余生活的重頭戲,會參加一些漫畫展,是個學習、愛好兩不誤的“學霸”。 “狀元”出爐了,老師們對于“狀元”倒很淡然,均表示成長比成績重要。 劉倩瑩的班主任程敏稱,有能力是獲得狀元的基礎,但狀元或多或少有一定偶然性,“不要看得太重”。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高三年級辦公室主任白雪峰表示,學校一直致力于追求孩子的成長,并要求高一年級的學生給20年后的自己寫一封信,他希望20年后學生們返回母校時,不是炫耀多有錢、多有權,而是說說生活得多幸福。(完) |
相關閱讀:
- [ 06-23]2014河北省高考成績揭曉 文理科狀元雙雙花落衡中
- [ 06-23]“不炒高考狀元”關鍵要均衡教育資源
- [ 06-21]山東教育廳副廳長致信媒體:不要炒作高考狀元
- [ 06-20]高考狀元女多男少 去年福建省狀元七成是女生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