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報談反腐敗報道:對貪腐官員性別解讀欠缺妥當
2014-06-17 06:47:54?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強調貪官性別,有意義嗎 據媒體統計,今年已有12名女性官員被紀委通報調查,其中多人涉及權色交易,“心態失衡”“為感情所累”“生活追求失道”和“權色交易”,成為女性官員貪腐的關鍵詞。 媒體關注腐敗現象,是為了方便開展輿論監督,引導社會對腐敗問題理性思考,但對貪腐官員的性別解讀則欠缺妥當。有意區分性別,尤其是過度強調權色交易,容易讓反腐報道少了嚴肅性,淪為眼球效應的犧牲品。而頻頻強調性別,也會在公眾中造成錯覺,放任這種誤讀,也是對女性官員的一種性別歧視。 反腐敗無禁區,無論涉腐官員在性別、出身、個人生活方面有何差異,都不應成為貼標簽或者找規律的由頭。公眾最關心的,不是他們為何腐敗,而是他們為什么能夠腐敗,不是他們如何權色交易、權錢交易,而是如何“把權力關進籠子”。從這個意義上,媒體更應當恪守職業規范,抵制低俗報道,更多發揮助力社會進步的正能量。趙勇鋒 |
相關閱讀:
- [ 06-16]一個一個打破反腐的“禁區”神話
- [ 06-13]"八項活動"揭開反腐倡廉宣傳教育月活動序幕
- [ 06-13]援外項目不能成反腐盲區
- [ 06-12]不動產登記可間接反腐 專家析并非“反腐神器”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更多>>視頻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