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樓市增速放緩正常 遏制投資性購房基調不變
2014-06-05 06:35:23?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瑜輝 |
分享到:
|
保障房中央補貼同比增14.45% 在樓市降溫的同時,住房保障事業正如火如荼地開展。今年我國將新開工保障房項目700萬套以上,其中各類棚戶區改造470萬套以上,年內基本建成480萬套,是歷年任務最重的一年。 馮俊介紹,今年中央財政預算安排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補助資金1980億元,較去年實際下達數增加250億元,增加14.45%。截至4月底,已開工286萬套(其中各類棚戶區184萬套),基本建成125萬套,分別占全年目標任務的40%和25%,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1到4月份,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資3600億元,比去年同期多1100億元,同比增長44%。 “470萬套棚改將改善約1000萬居民的居住條件。”馮俊介紹,這些年保障房支持政策也日益完善。2007年至2014年間,中央財政年度補助規模由72億元增加至1980億元。對保障房和棚改安置房建設用地,實行計劃單列、優先安排,符合規定的以行政劃撥方式供應。實行稅費減免、信貸優惠,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允許符合規定條件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進行專項融資。“但與其他保障房項目一樣,目前面臨的最大難題還是資金籌措。” 470萬套棚改的投資規模上萬億元,僅靠財政支持,缺口仍比較大。馮俊介紹,解決棚改的資金問題將從五方面著手。一是加大各級財政的支持力度,把有限的資金向民生傾斜。二是增強金融支持,爭取利息較低、貸款期較長的信貸資金支持棚改。三是支持通過企業債的方式籌集資金。四是鼓勵和吸引民間資金投入棚改。五是一些棚戶區改造可以通過商業運作模式進行,以豐補歉。 保障房選址應考慮就醫就學就業 2011年至2013年底,全國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累計開工近2500萬套,基本建成1500多萬套。如此大規模住宅項目的管理問題也成為社會關心的焦點。 有些保障房選址偏遠,配套不全,導致居民“住得好了,但生活不方便了”,甚至一部分保障房唱起了“空城計”。針對這一情況,馮俊解釋,保障房的發展過程中,土地資源配置確實存在一定的難度。“作為地方政府,在考慮保障房和棚改安置住房選址的時候,一定要把醫療、教育、就業等因素綜合考慮,要方便老百姓就醫、就學、出行。”馮俊說,基礎設施是大規模投資,配套建設需要聚集效應,很難一兩個月或者半年時間就完善,也希望百姓能理解。 馮俊補充,盡管政策規定保障房實施范圍是城市和鎮,但有些地方確實蓋到了鄉村,也有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均等化的考慮。“農村要發展,要特別考慮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的發展,這就需要教師、醫生能下到鄉村去。有些地方做了嘗試,給一些醫生和老師蓋了公租房。這樣的模式暫時先觀察一下,不要著急下結論。” 現在很多城市在試點共有產權住房,如何保證分配公平,并最大限度縮減投機牟利空間?馮俊表示,通過共有產權方式明確產權人和政府間的產權比例關系,依據產權比例關系確定上市交易的分配比例,目的就是遏制牟利空間。“通過這樣的機制,使購買該類房產的人主要解決住房問題,但不能通過把這個房子賣掉去牟利。” 保障房準入、使用、退出等管理將有法可依。3月28日,國務院法制辦已就《城鎮住房保障條例》(征求意見稿)向全社會征求意見。馮俊說,目前條例正根據征求到的意見進行修改,不久將上報國務院。 |
相關閱讀:
- [ 06-04]住建部回應房價“拐點說”:增速慢一點是自然調節
- [ 05-29]住建部:放松限購未必有效果 可能傳遞相反信號
- [ 05-27]住建部多次調研樓市:樓市調控仍以穩為主
- [ 05-27]住建部發新版購房合同 更加注重買房人權益保護
- [ 05-27]知情者稱住建部多次調研樓市 房產調控仍以穩為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