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圍攻”馬來西亞前需要了解的八件事
2014-03-31 11:23? ?來源:環球網 責任編輯:藍曉梅 黃曉夏 |
分享到:
|
【環球網綜合報道】日前,馬來西亞高等級代表團同家屬召開溝通會,承認從馬航MH370客機失蹤到首相公布折返有拖延。網友對馬來西亞的憤怒再次升級。網友對馬來西亞的憤怒再次升級。誠然,此次事故,馬來西亞政府的應對有很多失誤的地方,但馬來西亞政府不是那么"蠢、無能、混亂"。對其的圍攻,存在很多被誤讀的地方。 飛機在3月8日凌晨兩點十五分最后一次被馬來西亞軍用雷達發現,但馬方第一份對外宣布飛機失聯的“媒體發布”通稿是在早晨7點24分對外發布的,其間相隔近5、6個小時。這個時間差,飽受媒體和失聯乘客家屬的質疑。按照馬航公布的失聯時間,飛機起飛2小時后進入巡航,也正是一架飛機最平穩的時候。它忽然從二次雷達屏幕上消失,此時,空管員會在各個頻道呼叫該機長。如果都沒有應答,那么按照程序需要追查這個航班是否飛到了下一個管制區。因此馬航需要做的就是—個個排查,直到凌屬6點追溯到中國,而中國空管局回應說該航班沒有進入管制區,此時才確定失去聯絡,否則馬來西亞政府和航空公司不可能貿然發布信息引起不必要恐慌。 馬來西亞航空部門公布登機乘客名單后,意外發現來自意大利和奧地利的兩名乘客并不在失聯客機上,其護照被冒用。此消息一出,立刻引發網友的激烈討論,指責馬來西亞政府對假護照監管無力,使得危險人物能夠登機(固然事后已經排除他們恐怖分子的身份)。這其實牽涉到國際旅行證件管理的漏洞。一國公民在他國丟失護照,報警后使領館后會給其補發證明其身份的護照或者其他有效國際旅行證件,并通知其所在國證件管理機構。但若使領館不照會通告其他國家邊防檢查機關,其他國就不一定知道丟失證件。另外,使領館不一定會把普通護照持有人通告國際刑警組織,這樣失竊的護照在一定范圍外(除失竊地、所在國、與國際刑警數據庫聯網者)無法甄別,從而使冒用成為可能。迄今“被竊和遺失旅行證件數據庫”已經收錄近4000萬護照信息,但是去年全球超過10億人次旅客在旅行證件未對照國際刑警組織數據庫得到核查的情況下登機。 當多國軍方都動用最新的高科技搜尋MH370行蹤之際,馬國土著巫師伊布拉欣帶著徒弟,在吉隆坡國際機場大廳,當著眾目睽睽的國際媒體作法找飛機下落,他在機場入口處祈禱后表示有兩種感覺,即飛機還在空中飛或已墜海,但不會墜落在陸地上。中文媒體報道他是“受馬來西亞高官邀請”去作法,迅速引發網友的口誅筆伐,指責馬來西亞政府荒謬。但伊布拉欣并非馬來西亞政府所雇,所謂政府邀巫師作法找飛機,完全是他自己導演的鬧劇。此人事后還同負責協調搜救行動的代交通部長兼國防部長希山慕丁通過媒體對罵,希山慕丁表示,全體馬國人都想扇巫師耳光。 自馬航確認MH370客機失聯,馬來西亞政府便投入搜救工作,越南、中國、美國、新加坡搜救力量都在相關海域緊張工作,卻一直沒有斬獲,連最終確認飛機墜毀的關鍵信息也是依靠第三方機構得出,這使得國內質疑馬來西亞政府調查搜救工作失職的聲音甚囂塵上。海上空難搜救本就困難重重,此次事件更因失蹤地點不明確(最后確認在偏離原本航向十萬八千里的南印度洋墜毀),搜尋難度更大。而根據《國際民用航空公約》對于調查主導權的規定,如果一直找不到飛機殘骸,就無法確定司法管轄權,則調查負責方也難確定,全面調查恐難推進。此外空難事故調查取證相當繁瑣,特別是海上空難,而又耗費巨大(有專家推測此次馬航事件調查可能將花費5000萬美元甚至更多)。 隨著英國《每日郵報》等披露馬航失聯客機機長扎赫爾是馬來西亞反對黨領導人安瓦爾的忠實支持者,反對馬來西亞執政黨"巫統",而在客機失聯前一天,安瓦爾因雞奸罪獲刑。于是"機長劫機、營救反對黨首領,與政府談判、政府不妥協、墜機了"幾乎成了中國人篤信的事件真相。機長扎赫爾確實在網上發表反對"巫統"一黨專制的言論,但是以"反對制造恐懼與對立的政治"為開始,且其"點贊"視頻中有5個是宣傳無神論的紀錄片。在各國情報、媒體、社會傳播如此發達,跨國信息流動如此活躍,涉及有關方如此多的事件上,馬政府不可能象陰謀論者想象的那樣,已經談砸了被對方撕票,然后繼續裝模作樣地搜索。更不用說這么大一架MH370,可躲過東南亞、南亞、中亞、澳大利亞多國防空力量和全球偵察力量。 自從3月8日馬航MH370失聯之后,全世界的公眾和媒體每天都在追逐各種“最新消息”。“每天上午是造謠時間,下午是辟謠時間,晚上是競猜時間。”對于馬來西亞的新聞發布狀況不滿可見一斑。除了馬來西亞政府和馬航本身在這方面經驗不足,,造成此次事件信息混亂的原因一是事故詭異,很多信息沒有相應證據證實,馬來西亞有取證過程需要時間。此外馬來西亞軍方和政府有隔閡,產生分歧,使得發言混亂。中國的航空事故調查一般都會有統一的口徑,并不會如此混亂。 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當地時間24日晚在吉隆坡宣布,在Inmarsat和英國航空事故調查局(AAIB)用最新方法對衛星數據進行分析后得出結論,馬航失聯航班已落入印度洋南部海域。選擇以第三方調查機構的“分析的結論”而不是“真實的證據”為依據宣布航班失事、“相信機上無人生還”后,網友對馬來西亞的質疑達到了頂峰。雖然這是一個間接技術推測,但它技術可靠(Inmarsat的10顆同步通信衛星能夠使世界各地的移動終端與地面站進行通信。Inmarsat在MH370的通信尋址與報告系統關閉后,接收到至少5小時的ping信號),過程簡單(通過已知的衛星位置、ping信號的發送和返回時間以及仰角信息,推測出兩條MH370可能的最后飛行路線),且基于公認的物理原理——多普勒效應確定南部的線路,因而可信度很高。實際上,在沒有其它任何線索的情況下,國際社會的確都只能以這兩次技術推算作為唯一依據來部署搜索。 有中文媒體指責馬來西亞英文聲明中,用詞前后矛盾。比如,總理納吉布說馬航是在南印度洋“ended”,而馬航CEO則用“lost”。媒體追問為什么不用“crashed”,字里行間一定有貓膩。其實,lost、ended、crashed在這個語境里可以通用。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說“ended”更貼切,因為他的依據是衛星軌跡,信號最終“消失”了。馬來西亞航空公司“失去”了一架飛機和機上所有人。澳大利亞當地報紙頭版,就直接使用了“crashed”(墜毀),盡管這個字眼更殘忍,更難以被家屬接受。 |
相關閱讀:
- [ 03-31]關注教育藍圖會議 馬來西亞華團盼獲公平對待
- [ 03-29]主導國被強調 馬來西亞會失去搜救調查主導權嗎
- [ 03-28]馬來西亞交通部承諾與中國共享所有信息
- [ 03-27]疑不堪癌癥折磨 馬來西亞一華裔9樓躍下亡
- [ 03-27]美乘客家人啟動訴訟 馬來西亞陷入信任危機
- [ 03-27]英媒:馬來西亞失聯客機再現"失獨父母"困境
- [ 03-27]赴馬來西亞旅游市場跌入谷底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