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晚,震驚全國的“平度3.21縱火案”成功告破,7名犯罪嫌疑人被捉拿歸案。案件告破后,63歲的守地老人耿福林在天之靈終可瞑目。連日來,這起縱火案持續成為全國熱點,其背后的征地細節也被逐一發掘出來。如今,應該是梳理爭議、正本清源的時候了。 對于征地的合法性、補償的合理性、當地村民的知情權的種種疑問沸沸揚揚,當地政府有責任給民眾一個交代,疑云背后,有層層事實需要澄清。近日,本網記者趕赴平度走訪杜家疃村、鳳臺街道、平度國土局等部門,用事實說話,對目前社會上的種種質疑逐一展開調查核實。 疑問一:血案因何而起? 2006年7月,平度市人民政府擬征收香店辦事處杜家疃村農用地125055平方米等四塊地,并發布《征收土地預公告》。當年12月31日,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復了香店街道辦事處等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上述農用地轉用后同意征收,用于該市城市建設。 這應該是事情的起點。 杜家疃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干部告訴記者,杜家疃村征地自2006年始,2013年矛盾集中暴露出來。當年春節后,杜家疃村委根據上級要求,通知村民清點地上附屬物,當時村兩委還提前開會做了安排。清點評估的錢撥付到村里后,村民都按戶領取了青苗費。 因本宗地塊屬經營性用地出讓,根據平度市的規定,除土地種植戶應獲得的青苗及地上附屬物補償外,村集體還將獲得兩塊補償,分別是土地安置補助費和土地出讓收益。 “按照規定的標準,青苗費每畝2.5萬,安置補償每畝4.5萬元。”該村干部說,這兩筆錢已經于2013年5月底前全部撥付村委賬戶,且青苗費已在2013年5月30日前足額完成兌付,第二塊錢已有分配方案,并發放了一部分。 至于第三塊款項——土地出讓收益,才是引發矛盾的焦點,杜家疃村地塊當時拍出了1個多億,刨去成本、稅費后,凈收益的30%由村民共享。這筆錢的數目為1527.9萬。 據該村干部講述,得知這塊收益后,多數村民主張“分光1527.9萬”,留在村集體“不保險”。而村委、街道的多數干部認為,這筆錢應該作為集體資產集中起來統一管理。 鳳臺街道辦事處黨委副書記竇偉志介紹,目前,土地出讓收益如何分配沒有明確規定。即使村委決定“全部分光”,也應該按照程序召開會議,并制定詳細的分配方案。 對于這筆錢,竇偉志坦承“村里出現了兩種聲音”:有人想“一次性分光”,有人主張保值增值,永續受益,“但想一次性分光的人占多數”。 據竇偉志講,街道和村委曾提出兩套方案:一、錢存銀行,每年可獲40多萬利息,這筆錢可用作村民養老、醫療,逢年過節還能發點福利;二、條件合適的時候,也可用來投資不動產,購買商鋪對外出租。如果繼續做大,村里還可將集體資產進行股份制改革,村民可坐享紅利。 對于上述兩種意見,村民們均不認可。竇坦言,其實街道也考慮過“一次性分光”的方案,可通過入戶走訪發現,“分錢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一方面,杜家疃村現有197戶,共645人,不斷有生老病死,分錢的時間節點如何選取?如果新生兒或去世的老人不算,那村民肯定會有意見。另一方面,嫁出去的女兒算不算?入贅的女婿算不算?不論算與不算,都會有村民不滿意。綜合考慮了多種分配方案,始終沒有一個最滿意的。 對于這1500萬的分配,記者在杜家疃村采訪時,也聽到了另一種聲音。一位60多歲的村民告訴記者,這錢如果不分大家心里不踏實,但是如果都分了也不現實。“村里還有水電、路燈等公共設施,如果一點錢不留,設施壞了也沒錢換。” 因此,該村民認為,應該分一部分,剩下的部分留作集體財產,并委派專人監管。 1500萬,分還是不分,成為擺在街道、村委面前的難題。2014年3月初,鳳臺街道尚在研究分配方案,部分村民已經行動起來,駐守田間,自發保地。這為后來的慘案埋下了隱患。
事發后,杜家疃村地塊的圍擋被村民推倒
縱火案現場,被村民掛上了橫幅 3月21日凌晨1點50分左右,不法分子趁著夜色,縱火燒掉了守地帳篷,1死3傷。 |
相關閱讀:
- [ 03-26]平度縱火案告破:村委會主任地產商聯手施暴
- [ 03-26]平度縱火案告破 7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
- [ 03-26]山東平度縱火案告破 村民稱沒想到村主任指使
- [ 03-22]山東平度農民抗征地住帳篷起火致1死 疑有人縱火
- [ 03-21]五常老漢半夜被燒身亡 鄰居木匠因兩家矛盾下毒手
- [ 03-17]湖北黃石一醫院遭縱火 “英雄醫生”15分鐘率30余人逃出生天
- [ 03-16]湖北黃石醫院火災認定為人為縱火
- [ 03-16]湖北黃石二醫院火災致4人亡 初步認定為人為縱火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