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自信”:中國外交積極進取
2014-03-09 07:35? 姬少亭 王文?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新華網北京3月8日電(記者姬少亭 王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8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記者招待會上,一個半小時里20次提到“和平”,對16個問題的回答涉及中國對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外交政策,他強調辦好新時期的中國外交,要有“底氣”、“骨氣”和“大氣”,展現出“文明的自信”。 “今天王毅的回答非常圓滿,涉及中國外交的方方面面。”在現場提問中俄關系的俄通-塔斯社記者基里洛夫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對外長的回答“非常滿意”。 他用“合適”來形容這場答問之于當前中國外交,認為外人一方面堅定地強調了中國的利益,另一方面親和地反復表達“和平共贏”信念。 此間觀察人士稱王毅的答問展示了中國外交的新局面、新理念和新方向。 據王毅介紹,去年,習近平主席、李克強總理密集出訪了22個國家,接待了65位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訪華,同300多位外國政要進行會見交流,與多國達成了約800項合作協議。 他說,2014中國外交兩大方向是:服務國內全面深化改革,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 “骨氣” 現場記者提問多次涉及敏感問題,其中中日關系成為本場最受矚目的問題之一。 日本《朝日新聞》記者提問“如何才能走出中日關系目前的僵局”。 王毅表示:“在歷史和領土這兩個原則問題上,沒有妥協的余地。” 他將中日關系放入歷史背景中,提到1972年中日兩國實現邦交正常化時,雙方曾就妥善處理歷史、臺灣以及釣魚島等問題達成了重要的諒解和共識,構成了中日復交的前提,也打下了兩國重歸友好的基礎。 他表示,近來日本領導人的一系列言行背叛了中日復交的精神,破壞了中日關系的根基,“中國人民當然不會、也不可能答應”。 芬蘭《環球時代》記者尤安德對整場發布會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王毅對中日、英德關系比較的回答。 《朝日新聞》記者提到一個尖銳看法:“有人把當前的中日關系比作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德國和英國的關系,您對此怎么看?” 王毅回答:“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與其拿一戰前的德國做文章,不如以二戰后的德國作榜樣。” 尤安德對這一回答的評價是“意外”、“非常棒”。 “骨氣來自于民族的自豪,”王毅說,“近代以來的百年屈辱史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我們對國家的主權和民族尊嚴抱有強烈的情感,我們對世界事務有自己的判斷。” 他說,中國堅持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維護國家利益,捍衛國際公理,這是“中國外交人員的風骨”,也是中國外交得道多助的一個基礎。 |
相關閱讀:
- [ 03-08]全國兩會“半邊天”風采
- [ 03-08]兩會調查:人大代表休會時間去哪了?
- [ 03-08]兩會觀瀾:災難面前看到人道的力量
- [ 03-08]門巴族女代表“出墨脫記”:開完兩會4月初才能到家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