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2月13日電(記者周琳)12日,乳業兩大巨頭同時宣布新消息:光明乳業引入私募RRJ作為戰略投資者,整合其上游牧場相關業務;蒙牛宣布,達能擬以51.53億港元認購蒙牛增發股份,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 統計顯示,近1個月來乳業已出現四起整合案例。乳業整合將給消費者帶來哪些“利好”? 巨頭頻頻發力 乳業整合潮開啟 自三聚氰胺事件以后,國內乳業就一直在調整。2013年,政策推動使得乳業整合步伐加快,雖然兼并重組細則尚未出臺,但整合大幕明顯已經拉開。 對于此次達能豪擲千金增持蒙牛,乳業專家宋亮認為,對蒙牛而言,可以推動其國際化發展,實現資本股份多元化,將其打造成為中外乳業的合作平臺;對達能而言,合作后其之前發展困難的低溫酸奶銷售情況已出現好轉,未來還可以繼續共同挖掘中國酸奶市場的巨大潛力。 而光明乳業對上游牧場的爭奪野心早存,布局也很早就已經開始:在武漢、德州、黑龍江等多地投資興建生態示范奶牛場,旗下的新西蘭公司新萊特也于2013年正式在新西蘭掛牌上市。 近1個月來,乳業新消息不斷:2013年12月31日,合生元稱,通過全資控股的兩家國內子公司收購長沙營可營養品有限公司100%股權;由于看中對方在奶源以及生產上的優勢,2014年1月14日,飛鶴乳業宣布全面收購吉林艾培特。 “2013年乳業的重組兼并已經拉開序幕,2014年到2015年則將出現高潮。”宋亮說,第一波高潮可能會在今年的3-5月份出現。 拼牧場、拼口碑 兼并重組并非易事 對于一些中小乳企而言,與其被擋在政策的門檻外被淘汰,還不如趁早賣個好價格。而在這場“說來就來”的兼并重組潮中,想要為自己找個好“婆家”,自身的條件顯得尤為關鍵。 “最重要的就是奶源。”宋亮說,對于大型企業而言,上游奶源的爭奪永無停止。其次才是先進生產工藝設備、強勢的渠道資源和獨立運營的優勢,一些巨頭還會并購有奶粉許可證的企業,借以拓展自己的業務范圍。 但順利過渡仍非易事,兼并重組的困難顯而易見。怎么安撫中小企業主情緒,并購的資金從何而來,并購后企業員工安置、資產處理、合作運營、債務共擔都是問題,財政扶持畢竟“僧多粥少”,還得依賴行業自身。 東方艾格乳業專家陳連芳認為,大企業需要的是優質資源,而現在可供選擇的并不多?!坝袝r候新建一家企業可能比兼并更省事?!?/p> 專家預判,未來整個乳業會形成蒙牛、伊利等全國性企業,新希望、三元等區域性品牌以及其他外資品牌“三分天下”的局面。 “未來外資和國產之間的界限會非常模糊,很難完全區分‘土和洋’?!彼瘟琳f,整合后市場集中度提升,企業之間的競爭趨于有序理性,大品牌的市場份額肯定會增加。 中小企業也不會完全“沒有飯吃”。陳連芳說,在歐美,很多家庭作坊的產品一樣達到高標準,由于比較有特色,價格甚至比標準化產品還貴。 門檻不斷提高 消費者獲哪些“利好”? 政策調整,準入門檻提高,最后效果的評判者是老百姓。國產乳業能否成功逆襲,也在于它能否贏得消費者的口碑。 專家認為,對于消費者而言,兼并重組至少帶來兩大利好。一方面,產品質量更加有保障,大的食品安全事故會減少,風險降低。 另一方面,乳制品價格也將趨于穩定。陳連芳說,國際競爭會更加充分,反壟斷等一系列法律會更加完善,多個企業聯袂漲價的可能性減少。 宋亮說,對于嬰幼兒奶粉而言,未來再出現價格“一季一漲”現象的可能性減少;對于液奶而言,未來市場供應更加有保障,奶荒會有所緩解,外資液奶等產品逐漸上市,未來選擇更加多元化。 不過,行業整合洗牌只是物理反應,想要帶來市場信心提振的“化學效果”,需要的是企業自身做好內功修煉。未來國家扶持的重點,也不在于幫助,而是給市場設立框架和游戲規則,讓內資和外資能在凈化的市場環境下公平競爭。 上海奶業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曹明是認為,未來相關部門會將重點放在行業市場機制維護、相關安全制度的設計和保障上,還會花大量資金物力人力在奶源投資和治理上,加大對上游適度規模化養殖場的扶持力度。 |
相關閱讀:
- [ 02-01]國務院將推動乳企兼并重組 原有127家保留87家
- [ 12-17]中國乳業遭遇“奶荒”生鮮牛奶漲價10%
- [ 12-09]中國乳業在“漲價聲”中加速調整產業格局
- [ 11-26]國產液態奶下月全面漲價 專家稱“奶荒”系人為造成
- [ 11-26]光明乳業本周日提價 專家:奶荒是提價最重要原因
- [ 11-18]外資奶企動作頻頻 明治乳業一月內殺個"回馬槍"
- [ 11-14]乳業專家認為四指標顯示“奶荒”即將過去
- [ 09-09]山東一乳企違規排污入河 “滲坑”成“糞坑”(圖)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