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發病機制和病理 H7N9禽流感病毒可以同時結合唾液酸α-2,3型受體(禽流感病毒受體)和唾液酸α-2,6型受體(人流感病毒受體),較H5N1禽流感病毒更易與人上呼吸道上皮細胞(唾液酸α-2,6型受體為主)結合,相對于季節性流感病毒更容易感染人的下呼吸道上皮細胞(唾液酸α-2,3型受體為主)。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人體后,可以誘發細胞因子風暴,導致全身炎癥反應,可出現ARDS、休克及多臟器功能衰竭。個別重癥病例下呼吸道病毒可持續陽性至病程的3周以上。 四、臨床表現 根據流感的潛伏期及現有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調查結果,潛伏期一般為3~4天。 (一)癥狀、體征和臨床特點?;颊咭话惚憩F為流感樣癥狀,如發熱、咳嗽、少痰,可伴有頭痛、肌肉酸痛、腹瀉等全身癥狀。重癥患者病情發展迅速,多在發病3~7天出現重癥肺炎,體溫大多持續在39℃以上,出現呼吸困難,可伴有咯血痰。??焖龠M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膿毒癥、感染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礙,部分患者可出現胸腔積液等表現。 (二)實驗室檢查。 1.血常規。白細胞總數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癥患者多有白細胞總數及淋巴細胞減少,可有血小板降低。 2.血生化檢查。多有肌酸激酶、乳酸脫氫酶、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升高,C反應蛋白升高,肌紅蛋白可升高。 3.病原學及相關檢測。抗病毒治療之前必須采集呼吸道標本送檢(如鼻咽分泌物、口腔含漱液、呼吸道分泌物、氣管吸出物),氣管深部咳痰或氣管吸出物檢測陽性率高于上呼吸道標本。有病原學檢測條件的醫療機構應盡快檢測,無病原學檢測條件的醫療機構應留取標本盡快送指定機構檢測。 (1)核酸檢測。對可疑患者呼吸道標本采用real-time PCR(或普通RT-PCR)檢測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病例早期識別中宜首選核酸檢測。對重癥病例應定期行呼吸道分泌物核酸檢測,直至陰轉。有人工氣道者優先采集氣道內吸取物(ETA)。 (2)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檢測。呼吸道標本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快速檢測陽性。僅適用于沒有核酸檢測條件的醫療機構作為初篩實驗。 (3)病毒分離。從患者呼吸道標本中分離H7N9禽流感病毒。 (4)動態檢測急性期和恢復期雙份血清H7N9禽流感病毒特異性抗體水平呈4倍或以上升高。 (三)胸部影像學檢查。發生肺炎的患者肺內出現片狀陰影。重癥患者病變進展迅速,常呈雙肺多發磨玻璃影及肺實變影像,可合并少量胸腔積液。發生ARDS時,病變分布廣泛。 (四)預后。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癥患者預后差。影響預后的因素可能包括患者年齡、基礎疾病、并發癥等。 五、診斷與鑒別診斷 (一)診斷。根據流行病學接觸史、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結果,可作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診斷。在流行病學史不詳的情況下,根據臨床表現、輔助檢查和實驗室檢測結果,特別是從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標本中分離出H7N9禽流感病毒,或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檢測陽性,或動態檢測雙份血清H7N9禽流感病毒特異性抗體水平呈4倍或以上升高,可作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診斷。 1.流行病學史。發病前1周內接觸禽類及其分泌物、排泄物或者到過活禽市場,或者與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有流行病學聯系。 2.診斷標準。 (1)疑似病例:符合上述臨床表現,甲型流感病毒抗原陽性,或有流行病學史。 (2)確診病例:符合上述臨床表現,或有流行病學接觸史,并且呼吸道分泌物標本中分離出H7N9禽流感病毒或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檢測陽性或動態檢測雙份血清H7N9禽流感病毒特異性抗體水平呈4倍或以上升高。 (3)重癥病例: 符合下列任一條標準,即診斷為重癥病例: 1.X線胸片顯示為多葉病變或48小時內病灶進展>50% ; 2.呼吸困難,呼吸頻率>24次/分; 3.嚴重低氧血癥,吸氧流量在3~5升/分條件下,患者SpO2≤92%; 4.出現休克、ARDS或MODS(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 易發展為重癥的危險因素包括: 1.年齡>60歲; 2.合并嚴重基礎病或特殊臨床情況,如心臟或肺部基礎疾病、高血壓、糖尿病、肥胖、腫瘤,免疫抑制狀態、孕婦等; 3.發病后持續高熱(T>39℃)3天及3天以上; 4.淋巴細胞計數持續降低; 5.CRP、LDH及CK持續增高; 6.胸部影像學提示肺炎。 出現以上任一條情況的患者,可能進展為重癥病例或出現死亡,應當高度重視。 (二)鑒別診斷。應注意與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等其他禽流感、季節性流感(含甲型H1N1流感)、細菌性肺炎、傳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腺病毒肺炎、衣原體肺炎、支原體肺炎等疾病進行鑒別診斷。鑒別診斷主要依靠病原學檢查。 |
相關閱讀:
- [ 01-26]國家衛生計生委公布人感染H7N9禽流感診療方案
- [ 01-26]浙江再增2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今年已確診49例
- [ 01-26]劉延東:強化聯防聯控堅決防止H7N9禽流感疫情蔓延
- [ 01-26]深圳市衛計委:并無醫生感染H7N9致死情況發生
- [ 01-26]網傳醫生染H7N9死亡 徐州一打工妹被警方調查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