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莫斯科12月30日電 盡管冰情復雜,救援進度延遲,但受困的俄“紹卡利斯基院士”號船長基謝廖夫30日表示,其大多數船員都自愿留在船上,如果附近的救援船都無法破冰開路,他希望受困的科考隊員和游客能乘救援船上的直升機撤離。 基謝廖夫介紹說,由于船只受困海域出現暴風雪,能見度很差,所以各路救援船將在沒有浮冰的清水區至少等到本周二上午,看那時天氣是否好轉再作打算。據此前觀測,受困地點的冰清達到10級,這意味著浮冰十分密集,彼此沒有間隙。 基謝廖夫指出,“紹卡利斯基院士”號共載科考隊員及游客52人,船長及其他船員共計22人。此前全體船員已開會決定其中的17名船員自愿留在船上,不管事態如何發展,他們都不會棄船并將“戰斗”到勝利脫困那一刻。 這位船長解釋說,船員們的態度之所以如此堅決,是因為目前惡劣的天氣總會好轉,受困位置的海冰終會漂散,“紹卡利斯基院士”號還是有望擺脫困境的。此外,有關方面正在研究讓一艘美國破冰船參加救援的可能性。這艘船的破冰能力非常強大,目前它已穿越赤道,正駛往澳大利亞悉尼,距離受困俄羅斯船約有兩星期航程。他還表示,除無法行駛以外,受困船上的各種情況都很正常,其燃料和淡水儲備都很充足。 另據“紹卡利斯基院士”號的所屬單位——俄遠東水文氣象科研所所長沃爾科夫介紹,這艘俄羅斯船之所以去南極,有兩個原因,一是該船曾長期處于“待業”狀態,為維持基本運營而承擔運送其他國家的科考隊和游客去各海域等業務。二是今年是澳大利亞首支科考隊考察南極100周年。“紹卡利斯基院士”號按照澳大利亞某研究機構的要求,運送其考察隊員重走100年前的科考路線,沿途考察海洋環境、洋流和動植物,因而走到了目前受困的南極海域——迪威爾海。 “紹卡利斯基院士”號于1982年在芬蘭建成,是為紀念蘇聯地理學家、蘇聯科學院名譽院士尤利·紹卡利斯基而命名的。該船長71米,排水量為2140噸,航速可達14節(1節航速約合每小時1.852公里),燃料箱容量為320噸,可儲淡水250噸。這艘船原被用于科學考察,但在其科考生涯中,它一直在太平洋海域航行,從未到達過南極或北極。 |
相關閱讀:
- [ 12-30]俄南極受困船被浮冰包圍5天 盼中澳聯手救援
- [ 12-29]中國科考船救援俄客船受阻 被迫停止前進
- [ 12-28]現場直擊:圍困俄羅斯船只的南極浮冰區
- [ 12-25]中國將在南極建“燈籠”科考站 美國有4座酒吧
- [ 12-25]美國19歲青年僅花18天劃抵南極點 被贊史上最快
- [ 12-23]貴州師大教授謝曉堯首登南極科考日記:長城站講多彩貴州
- [ 12-18]貴州籍首位南極科考員:工作第一天睡意全無
- [ 12-14]“黑色星期五”抵達南極 英國哈里王子稱幸運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