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經濟“寒潮”未過 復蘇穩中趨緩
2013-12-26 13:55?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藍曉梅 李艷 |
分享到:
|
新華網基多12月25日電(記者梁君茜)2013年,在全球經濟復蘇緩慢的大背景下,拉美經濟繼續保持低速增長,增速趨緩。雖然拉美各國采取多種措施積極應對,但影響經濟長遠發展的掣肘猶存。展望未來,隨著國際經濟形勢總體回暖,拉美經濟有望小幅提速。 經濟增速放緩 2013年,受全球經濟復蘇緩慢等因素的影響,國際市場需求疲軟,大宗商品價格走低,拉美經濟持續處于低迷。據聯合國拉美經委會統計,2013年上半年,拉美經濟同比增長2.5%,預計全年增長3%,與2012年3%的實際增長持平,遠低于金融危機之前2004年至2008年5.3%的平均增速。 今年,占拉美經濟總量近三分之二的兩大經濟體巴西、墨西哥的經濟增速放緩,分別是2.5%和2.8%;此前表現頗佳的巴拿馬、秘魯和智利預期增長率也均出現回落;加勒比國家平均增速為2%,委內瑞拉的增幅僅為1%。 進出口方面,拉美上半年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5%,進口總額增長4.5%,貿易順差由去年同期的410億美元減少至80億美元;對外投資方面,10個提供數據的拉美國家上半年對外直接投資為52.84億美元,同比減少78%。 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地區大國在吸引外資方面均出現大幅下降,跌幅分別為10%、32%和26%。 加大調控力度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拉美各國加大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力度,調控手段也更加多元化。2013年,本地區國家針對各自不同的發展狀況和需求,出臺了多種短長相宜的措施,逐步推進經濟改革。 為解決當前經濟發展困難,墨西哥、多米尼加等國削減財政開支,以避免債務規模擴大;智利、哥倫比亞、玻利維亞、秘魯等國則通過大幅增加財政支出,以刺激疲軟的經濟;阿根廷采取了嚴格的外匯管制措施,限制跨國企業盈利匯出,以應對國際儲備大幅縮水和外匯短缺的窘境;巴西、烏拉圭等國多次上調基準利率,收緊貨幣,控制通脹漲幅;委內瑞拉出臺了一系列打擊美元黑市和炒匯的措施,穩定利率市場。 為應對中長期發展瓶頸,智利設立了24個創新中心,加大對科研的支持力度和對人力資源的開發;巴西修改礦業法,為招標創造更加公平透明的環境,提高產業競爭力;墨西哥積極推行能源改革,試圖打破壟斷,允許私人和外國企業進入能源市場;古巴開始實施新稅法,設立經濟發展特區,逐步取消配給制度,穩步推進各項經濟模式更新政策;委內瑞拉計劃在未來6年內投入800億美元用于改善基礎設施;玻利維亞繼續深化貨幣改革,提高本幣穩定性。 面臨嚴峻挑戰 展望2014年,歐美經濟有望進一步復蘇,拉美經濟形勢也將好于今年。據聯合國拉美經委會預計,2014年地區經濟增長將達到3.6%。目前,拉美政局總體穩定,宏觀經濟基本面良好,資源儲備豐富,經濟有望回暖。然而,如何調整自身經濟結構,提高生產力和競爭力,增強對國際經濟環境波動的抵御能力,仍將是拉美國家面臨的主要問題。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奠定長遠發展硬實力。據拉美開發銀行統計,拉美國家目前對基礎設施的投入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除政府融資外,拉美國家還應積極發揮私人資本的作用,為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改變經濟過度依賴初級產品出口的現狀,出口更多具有高附加值的產品,加強工業競爭力。拉美一直是國際貿易格局中初級產品的重要來源地,全球原材料需求的激增刺激了拉美初級產品的出口,但也造成了工業產品出口的萎縮,許多拉美國家甚至出現了“去工業化”現象。 保持政策穩定,增強吸引外資,為本國經濟注入活力。2013年,巴西、阿根廷為保護本國企業,設置了更多貿易壁壘;厄瓜多爾與跨國公司官司不斷;玻利維亞繼續對外商采取國有化措施。這些事件打擊了外國企業的投資信心。 加強地區團結,增強區內聯動的凝聚力。近年來,拉美地區內經濟合作呈現多頭并進的態勢,但區內貿易量僅占其貿易總量的27%。繼續深化一體化進程,穩步拓展區域市場,將有助于地區各國經濟發展,為其在國際經濟領域贏得更多話語權。 發展人才戰略,提升國際競爭軟實力。近年來,拉美國家對教育的投入雖然不斷加大,但是該地區高等教育覆蓋率低、教育質量參差不齊、難以吸引和留住人才等問題仍十分突出,也是許多拉美國家創新能力欠佳,技術落后的直接原因,使經濟發展失去了原動力。 |
相關閱讀:
- [ 12-27]專家稱2012年拉美經濟將減速
- [ 10-13]世界銀行:拉美經濟長期增長或有賴中國
- [ 09-2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調低拉美經濟增長預期
- [ 06-23]秘魯為拉美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
- [ 05-06]IMF警告拉美經濟存在過熱
- [ 05-04]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擔心拉美經濟的過熱風險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