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背后:故障原因至今成謎 記者:NASA于1966年~1968年實施了“勘測者”計劃,向月球發射了7顆無人探測器。其中,勘測者2號和4號失敗了,原因是什么? Joshua Buck:勘測者2號失敗的原因是航行途中校正航向時,一個引擎未能點燃,導致航天器失去控制而傾倒,最終在月球上撞毀。勘測者4號沒有任何故障,直到登月前下降階段的最后2分鐘,卻失去了無線電信號聯系。據推測,航天器應該也撞毀在了月球上,無線電信號故障的確切原因至今成謎。 記者:“勘測者”號成功實現月面軟著陸的原因是什么?專家們克服了哪些障礙? Joshua Buck:“勘測者”是一項大膽創新的計劃,有賴于許多新技術的發展。尤其是把體形巨大(相對當時的條件來說)的探測器發射到月球上,對于運載火箭有相當高的要求。[注:負責勘測者計劃的JPL(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的噴氣推進實驗室)發現,軍用任務與飛船使用的運載火箭不同。于是,NASA開始打造最先進的、尚未開發的運載火箭。實驗室評估后發現,運載火箭運載力忽高忽低,大部分偏低。勘測者飛船及它的有效載荷需要不斷地調整。事實證明,此前火箭的載重能力過于保守,大部分時間和花費都花在飛船重量減輕方面。] 記者:如何地面遙控“勘測者”號開展月球上的工作? Joshua Buck:“勘測者”號航天器由NASA下屬單位JPL的任務小組遠程控制。他們通過深空網絡(Deep Space Network,簡稱DSN)與航天器保持通信,深空網絡是一個在全球范圍內分布天線,提供24小時覆蓋月球的無線電信號的測控系統。 記者:“勘測者”號的7次任務5次都獲得了成功,這對你們來說意味著什么?帶來了哪些影響? Joshua Buck:“勘測者”號系列為我們貢獻了許多有關月球表面的一手資料,不僅使得“阿波羅”號的規劃、前景更加明晰,但也為“阿波羅”號提出新課題。“勘測者計劃”以及20世紀60年代的其他無人探月計劃,都讓我們更好地了解月球,這對于“阿波羅計劃”的成功實施至關重要。 從發射航天器探測月球的實踐中,NASA鍛煉了探索其他星球必備的技能。比如,1970年代,NASA的海盜號探測器在火星成功著陸。 |
相關閱讀:
- [ 11-22]美富翁計劃2017年送人去火星 生怕中國搶第一
- [ 11-16]南極巨型冰山開裂 面積700平方公里
- [ 11-16]南極巨型冰山開裂 面積700平方公里
- [ 11-06]印度火星探測器升空 成本系NASA計劃1/6受質疑
- [ 10-27]各國宇航員吁國際社會合作防范小行星撞擊地球
- [ 10-22]美國家航空航天局稱禁止中國籍科學家參會系失誤
- [ 10-22]NASA改口發“致歉信” 歡迎中國研究人員如期赴會
- [ 10-22]美國家航空航天局發“致歉信” 歡迎中國學者赴會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