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伊朗和六大國簽訂了臨時協議,延宕近十年的伊核問題進入可控的軌道,美伊關系也在34年之后解凍。伊核問題的松動進一步加快了中東地區“敵友”的分化,既有的敵友陣營已經被打破,現在已經沒有陣營可言,而是混沌一片,地區格局處于裂變狀態。敵友難分既增加了地區動蕩性,也在某種程度上制衡了沖突的可能性。 德國政治學家卡爾·施密特曾說政治最核心的一點在于分清敵友,而戰爭法權是政治區別于經濟、社會、文化最重要的一點。在國家構成的世界中,每個國家首要的問題是生存,而為了生存就需要明辨敵友。中東地區的國家還處于構建與轉型之中,敵友的對象不僅僅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區分,而且滲透到國家內部,同時恐怖主義網絡的滲透更是增加了分辨敵友的難度。伊核問題臨時協議的達成至少淡化了美伊之間的敵對關系,同時也牽動了中東地區敵友關系的轉化。 伊朗在過去幾十年中一直孤立于中東地區,與遜尼派諸國關系緊張,先是與伊拉克打了八年的兩伊戰爭,而后長期與薩達姆政權處于對立之中。小布什將薩達姆推翻的同時又將伊朗列入邪惡軸心,核問題成為美伊關系緊張的新焦點。阿拉伯之春運動之后,伊朗成為敘利亞政府的鐵桿支持者,處于戰后重建的伊拉克也不再是伊朗的敵人,因為伊拉克的什葉派已經在政治上崛起,一個新月形的什葉派地帶引起遜尼派國家的恐懼。海灣君主國組成的海合會成為敘利亞反對派的最積極支持者,需要指出的是,海灣諸國名義上是支持敘利亞反對派推翻巴沙爾的專制政權,但是實際上是恐懼于什葉派勢力的膨脹,當巴林也出現反政府示威的時候,沙特毫不猶豫地出兵巴林彈壓反對派。 |
相關閱讀:
- [11-29] 伊朗會給中東帶來幾級“地震”
- [11-29] 伊朗會給中東帶來幾級“地震”
- [11-29] 伊朗會給中東帶來幾級“地震”
- [11-29] 伊朗會給中東帶來幾級“地震”
- [11-29] 伊朗會給中東帶來幾級“地震”
- [11-29] 伊朗會給中東帶來幾級“地震”
- [11-29] 伊朗會給中東帶來幾級“地震”
- [11-29] 伊朗會給中東帶來幾級“地震”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