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奇虎科技公司與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民事糾紛上訴案,26日上午9時在最高人民法院第一法庭公開開庭審理。 3Q壟斷上訴案庭審 透露出什么 專家認為,此案的審判將對互聯網建立有序良性的競爭機制產生指引作用,同時也期盼通過司法機關進行裁判發揮規制企業行為、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重要作用。 庭審集中于22個具體爭議問題 據了解,庭審分為法庭調查、法庭辯論、調解等階段,控辯雙方圍繞法庭總結的案件5個焦點問題,包括22個具體爭議問題展開法庭辯論。 如何界定本案“相關市場”,成為本案審判長王闖總結的首個焦點問題。這個問題被法庭細化為綜合性即時通訊服務與文字、音頻及視頻單一計時通訊服務,是否屬于本案統一產品市場;社交網站、微博服務、手機短信、電子郵箱是否屬于本案相關產品市場;本案相關地域市場,是應當界定為中國大陸地區市場,還是全球市場等問題。 其次,被上訴人(騰訊公司)是否具有市場支配地位也成為本案焦點。該爭論焦點被審判長分解為:是否任何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案件,都需要界定被訴壟斷行為人在相關市場中的市場份額;被上訴人在相關市場中究竟占據多大市場份額;被上訴人是否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等細化問題。 被上訴人是否構成了我國反壟斷法所禁止的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本案相關民事責任應當如何承擔等一系列問題,也都成為法庭交鋒的焦點。 司法解決壟斷訴爭促進行業良性競爭 “過去反壟斷案件往往發生在傳統行業,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技術的進步,反壟斷也進入互聯網行業。”亞太網絡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劉德良表示,最高法院在審理中如何認定互聯網企業的相關市場,對于未來互聯網行業中哪些企業行為屬于壟斷具有重要意義。 劉德良分析指出,互聯網企業之間的紛爭,其實質在于市場規則之爭。傳統的市場競爭是“大魚吃小魚”,而知識產權制度是鼓勵“快魚吃慢魚”,創新快的企業應當比創新慢的企業更具競爭優勢。我國互聯網領域經過迅猛發展,也到了需要更加規范的階段,而公平競爭規則是其中的核心。通過司法機關審判案件的重要意義就在于此。 專家指出,法院如何根據庭審的爭議焦點進行判決,將對反壟斷法意義上的界定“相關市場”和評判支配地位等行為給出相關司法審判標準,通過司法判例推動行業完善規則。通過案件庭審過程,也可以看到我國互聯網行業在是否構成壟斷問題上的激烈競爭態勢。這就需要司法審判劃定公平的競爭規則來解決問題。 解決行業爭端要保護好消費者權益 針對此案,北京德和衡律師事務所律師姚克楓表示,經營者與消費者共同構成一個市場,消費者的利益是審查經營者利益合法性的重要因素。在審理此類案件時,司法機關在審查雙方競爭行為的合理性時,也應當更多考慮眾多消費者、互聯網用戶的利益。 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建議,對于此類反壟斷案件,反壟斷執法機構應召開專題聽證會,并廣泛邀請來自被調查企業、中小競爭者與消費者的代表,以準確認定相關企業是否涉嫌濫用優勢地位。中國消費者協會律師團團長邱寶昌律師表示,這次各方關注的核心應該是審核消費者利益是否受到損害。據新華社 記者從最高人民法院了解到,該案是迄今為止我國互聯網領域訴訟標的額最大的壟斷案件。涉訴雙方均為我國互聯網領域中的領軍公司,雙方之間爆發了多起訴訟,被業界稱為“3Q”大戰。本案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案件。 對于社會廣泛關注的此案,最高人民法院允許通過報紙、電視、網絡、微博等多種形式進行“全媒體”報道庭審情況,這也是最高人民法院推進司法公開的一次大膽嘗試。 據了解,庭審分為法庭調查、法庭辯論、調解等階段。截至11時記者發稿時,庭審正在進行,控辯雙方進行各自陳述,審判長王闖總結了案件的5個焦點方面,其中包括20多個具體爭議問題。 2011年11月,北京奇虎科技公司(簡稱奇虎公司)向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起訴,主張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簡稱騰訊公司)和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簡稱騰訊計算機公司)濫用在即時通訊軟件及服務相關市場的市場支配地位,構成壟斷。 2013年3月20日,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駁回奇虎公司全部訴訟請求。奇虎公司不服,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2013年6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受理了該案。 |
相關閱讀:
- [ 11-27]最高法公開審理“3Q大戰” 二審可能維持原判
- [ 04-16]張維迎看“3Q反壟斷案”:不應該“神化”反壟斷
- [ 03-30]3Q案引發互聯網行業反壟斷關注
- [ 03-28]3Q大戰一審判決:騰訊贏了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