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國家量寬變化預期導致新興市場劇烈震蕩
2013-11-27 15:28?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責任編輯:林晨 陳瑜輝 |
分享到:
|
不同經濟體政策協調需求上升 面對大量貿易赤字、資本外流和貨幣貶值的新興經濟體,正在調整經濟政策。盡管增長率在下降,但除被動提高利率以遏制資本外流之外也難有選擇。為提振印尼盾并遏制物價上漲,印尼央行自今年6月以來已累計加息175個基點。 新興經濟體與發達經濟體政策矛盾加深。過去新興經濟體指責發達經濟體經濟失敗,但今夏新興市場出現動蕩之后,形勢發生了變化。發達經濟體要新興經濟體停止抱怨,管好自身經濟。在IMF年會上,一些發達國家指責新興經濟體國內經濟改革倒退、增長放緩。個別發達經濟體的財長和央行行長表示,當發達經濟體采取超低利率政策使得資金涌入發展中經濟體時,新興經濟體發出了抱怨,但當這類政策逆轉的時候,它們還是在抱怨。 實際上,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更需要政策方面的相互協調。發達國家寬松貨幣政策的常態化導致退出難度增大,需要非常慎重處理好這一轉折,有序退出,并兼顧復蘇速度和就業形勢,與其他國家良好溝通和政策協調。IMF總裁拉加德呼吁,美聯儲貨幣政策的任何放緩,都要通過盡可能充分溝通的方式進行,并要求新興經濟體利用發達國家尚未縮減貨幣政策的空隙,消除中期增長的結構性障礙。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也承認,美歐日英的超寬松貨幣政策對外部有間接影響。 只有主要經濟體加強協調,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加強合作,才能更好地分擔穩定全球跨境資本流動的責任。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表示,希望美國作為世界最大儲備貨幣的發行國,關注自身宏觀經濟政策帶來的外溢性影響,并希望G20成員國加強宏觀經濟政策的協調。 美聯儲推遲削減QE給新興經濟體帶來了喘息之機,特別是對像印度和印尼這樣的高赤字國家,廉價資金的存在可能會使其融資變得容易。 中國由于經濟和外儲規模較大,又實行相對的資本管制,受美元資本撤離的直接影響有限。在各國減少對美元依賴的環境下,正是人民幣“走出去”的好時機。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得到了進一步提升,今年8月,人民幣已超越瑞典克朗、韓國韓元及俄羅斯盧布,成為全球第八大交易最活躍的貨幣。今年以來,中國分別與歐央行、英國、巴西、匈牙利、阿爾巴尼亞等簽署了貨幣互換協議。 金磚國家應聯合自強,努力重塑全球國際金融格局。經常項目出現赤字的新興國家,貨幣始終處于發達國家貨幣政策變化的壓力之下。為應對未來風險,金磚國家將創建聯合發展銀行以及總額為1000億美元的匯市干預基金,用來穩定外匯市場,擺脫對美元的依賴。全球金融新格局在發達經濟體超寬松貨幣政策的影響下,正處于加速演變過程中。(魏民) |
相關閱讀:
- [ 11-12]習近平的政治自信從哪里來?
- [ 11-06]華爾街日報:近三成美國人視中國為“老大”
- [ 11-02]中國10年后將成最大旅游經濟體
- [ 10-08]習近平:亞太經合組織要做好互聯互通這篇大文章
- [ 10-08]習近平在APEC會議上就促進亞太互聯互通發表講話
- [ 10-08]習近平:中國正制定全面深化改革總體方案
- [ 10-08]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若美債違約應先保利息支付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