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18日電 日本《朝日新聞》17日刊登社論稱,日本的安全保障政策迎來了岔路口。圍繞集體自衛權問題,安倍政權積極開始了有關修改憲法解釋的討論。 根據憲法第9條,日本只允許保有自衛所需的必要最小限度的防衛能力。在日本并未直接遭到攻擊的情況下去保衛其他國家的行為超越了這一底線,是違反憲法的。 改變歷屆政權一貫堅持的這一(憲法)解釋,美軍等遭受襲擊時讓自衛隊也可以發起反擊——這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追求的目標。不得不說這是戰后日本基本方針的重大轉變,脫離了和平主義。 決不允許在省去嚴格的修憲程序的情況下,僅憑一屆內閣變更憲法解釋的方式就徹底改變國家的根基。安倍首相的個人咨詢機構“有關再度構建安保法律基礎的座談會”在今天重開討論,建議年內變更憲法第9條的解釋。安倍政權將提出新的見解以反映這一動向,并將著手推進必要的立法準備。 憲法第9條失去意義 如果(修改憲法解釋)得以實現的話,自衛隊將無限接近“普通軍隊”。盡管有法律的約束,但自衛隊很容易受到政治意圖的影響無限擴大活動范圍,甚至有可能在海外行使武力。和平主義與主權在民、尊重基本人權一起,構成了日本憲法的3大原則。很多日本人接受和平主義,將其視為戰后日本的價值觀。 迄今為止,自衛隊沒有一人在海外陣亡,也沒有殺過他國公民。這是因為有憲法第9條的制約。如果改變憲法解釋,那第9條就失去了約束的意義。 就連推動強化日美同盟的前首相小泉也未曾涉足這一領域,而是與內閣法制局進行調整,表明了以下立場:(1)輕易變更憲法解釋會讓國民對憲法失去信任;(2)不承認超越現狀的擴大的憲法解釋,這種情況下應該討論修改憲法。 安倍政權最初的目標是對規定修憲程序的憲法第96條進行修改。這一想法受挫后,安倍政權最近更換了內閣法制局長官,以部分學者主導(關于修改憲法解釋的)討論,試圖以單方面的政府見解來實施“解釋修憲”(注:不修改憲法條文,通過改變憲法解釋達到實際上修憲的目的)。如果一屆政權可以獨斷專行改變這個根基的話,那作為社會規范的憲法就會信任掃地。制衡權力的立憲主義將遭到徹底否定。 安倍想干什么?經常被他列舉的情況包括以下兩點:(1)在公海一起活動的美軍艦船遭受攻擊時,自衛隊將展開反擊;(2)當可能會射向美國的彈道導彈飛來時,自衛隊進行攔截將其擊落。 堅持外交努力才是正道 確實,朝鮮開發導彈、核武器等舉動不斷給日本帶來緊張氣氛。另一方面,美國失去了過去那種壓倒性的絕對實力,美國國內也有聲音希望日本發揮更大的作用。 但是有觀點認為,對同時行動的美國軍艦實施防護,在“個體自衛權”(保衛本國)的范圍內也可以進行。至于導彈防衛攔截的例子,在現有技術實力條件下只是一種脫離實際的假想。不論哪一條都沒有緊迫到需要通過修改憲法解釋的手段來應對。 憲法第9條還包含了一層含義,那就是向國際社會宣示日本對戰爭和殖民統治的反省。在安倍政權的歷史認識問題備受關注的情況下,若急于修改憲法解釋,很可能導致日本與鄰國的關系進一步惡化。這種情況也不是美國希望看到的。美國最重視的是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地區保持穩定。日本若輕易煽動與中國之間的緊張關系,反倒可能會使日美同盟產生裂痕。 安倍政權首先應該做的是,努力改善與中國、韓國之間冰冷的外交關系。為此需要進行堅持不懈的外交努力。同時在現有的日美同盟框架之下,踏踏實實地強化與美國之間的合作。只有這兩手同時抓,本地區的和平穩定才有指望。 安保政策趨于不穩定 軍事實力是必要的,但僅憑這一點無法解決現代社會的諸多難題。這應該是當今世界普遍享有的共識。國際社會目前暫時避免了對敘利亞的軍事介入。在英國,由于議會的反對,被迫放棄了軍事介入(敘利亞)的選項。在美國民眾之間,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的教訓也留下了深刻烙印。 安倍政權試圖解除行使武力方面的約束,這一做法與上述潮流背道而馳。無法獲得國內外充分理解的安全保障政策是十分脆弱的。如果現在安倍政權貿然進行“解釋修憲”,日本全國可能會相繼提起違憲訴訟。將來,政權更迭之后,憲法解釋很可能會再次被變更。 不能將日本的安全保障置于如此動蕩不安的狀態之中,一定要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
相關閱讀:
- [09-18] 日媒:日本若煽動對華緊張關系 反影響日美同盟
- [09-18] 日媒:日本若煽動對華緊張關系 反影響日美同盟
- [09-18] 日媒:日本若煽動對華緊張關系 反影響日美同盟
- [09-18] 日媒:日本若煽動對華緊張關系 反影響日美同盟
- [09-18] 日媒:日本若煽動對華緊張關系 反影響日美同盟
- [09-18] 日媒:日本若煽動對華緊張關系 反影響日美同盟
- [09-18] 日媒:日本若煽動對華緊張關系 反影響日美同盟
- [09-18] 日媒:日本若煽動對華緊張關系 反影響日美同盟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