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人白宮網站簽名要求驅逐朱令案嫌疑人
2013-05-07 07:02:43??來源:鄭州晚報 責任編輯:林洪熙 我來說兩句 |
辦案警察稱“此事很敏感” 在朱令母親朱明新1997年11月發(fā)表在UCLA朱令鉈中毒遠程診斷網上的一封信中提到,警方迄今一直懷疑與朱令同宿舍和同班同學的一位女生是投毒真兇,表示不會放棄并有自信心在公開的法庭上給嫌疑人定罪。但是,從1995年5月7日以來的11年間(2006年),這個案件沒有進入法庭階段,北京警方一直沒有宣布偵破此案,也沒有公開任何有關的細節(jié)和原因。但主要負責這個案件的公安局十四處李樹森,在2006年對采訪他的記者提及“這件事在調查工作中已有一定結論”,且“這件事情很敏感”。 復旦投毒案讓清華朱令案被再度關注 新華網七問朱令案: 新華網昨日刊文稱,復旦研究生投毒案讓沉寂已久的清華大學朱令案再度成為坊間的熱門話題。1994年,清華大學化學系女生朱令離奇發(fā)病,被證實為稀有的“鉈中毒”,中毒導致她全身癱瘓。警方曾鎖定兇手就在朱令的“身邊”,但最終此案不了了之。 近20年來,有關“誰是兇手”的各種猜測和傳說,坊間從來沒有間斷過,尤其是朱令的室友孫維,一直被認為是主要嫌疑人。今年4月18日,在復旦投毒案的風口浪尖上,孫維在網上發(fā)帖自證清白:“我比任何人都想將真兇繩之以法。”這一言論再加上其不普通的家庭背景,加劇了種種傳言的散播。隨后,此案也引起陳坤、姚晨、范冰冰、李冰冰、水木年華盧庚戌等明星的注意,他們紛紛轉發(fā)微博試圖讓網民更多關注朱令案,也希望網民能夠捐款幫助朱令。 近20年來面對此案的種種傳言,甚至是直指司法不公的傳言,警方并沒有及時予以澄清。目前這種“全民福爾摩斯”式的以訛傳訛,無論對于受害者朱令,還是“嫌疑人”孫某,都是不公平的。 輿論認為警方有責任、有義務向公眾澄清并及時回應: 1.朱令案到目前為止19年懸而未決的局面,究竟是何原因? 2.警方當時掌握了哪些證據? 3.案子卡在哪里? 4.當初警方那些“只剩一層窗戶紙了”的表態(tài)是否屬實,又指向哪個嫌疑人? 5.對朱令家屬的詢問乃至申請信息公開,究竟為何搪塞、不予告知? 6.玄之又玄的所謂“法律、法規(guī)及相關規(guī)定不予公開的其他情形”具體指的是什么? 7.特別是公眾質疑的,當年本案有沒有受到權力的不正當“干涉”?新華 本報綜合 |
相關閱讀:
- [ 05-06]時評:輿論呼吁及時澄清“朱令案”傳聞
- [ 05-06]三萬人簽名要白宮介入朱令案
- [ 05-03]媒體評清華女生鉈中毒案 法治中國應為沉冤昭雪
- [ 04-30]清華鉈中毒朱令:與父母交流只能搖床
- [ 04-24]媒體盤點數起校園投毒事件 呼吁起底清華朱令案
- [ 04-22]朱令近照曝光 清華女生鉈中毒案19年未破(組圖)
- [ 04-22]媒體稱清華“朱令案”須研判重啟調查可行性
- [ 04-20]希望及時澄清“朱令案”傳聞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