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調查闖紅燈:綠燈短 地下通道天橋設計不合理
2013-05-03 06:49:13?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林洪熙 我來說兩句 |
過街天橋,繞行太遠許多人不愛走 王 丹 ●“走天橋不會闖紅燈,但繞行時間成本過高,走一趟覺得太費勁。” 作為真正的 “人車分隔”地帶,走過街天橋或地下通道是過馬路最為安全的選擇。不用眼巴巴地等待紅綠燈,不用防備可能隨時冒出的車輛,不用擔心被卡在路中而一路小跑……尤其是對于老人、兒童和行動不便者來說,“上天入地”的過馬路方式最合適不過。 北京市公安局交通隊中關村中隊的小張長期值守海淀區學院南路與中關村南大街交叉路口。據他觀察,橫過該路口的人流量和駛入該路口的汽車交通量不小,趕上上下班高峰情況更甚。“橫過馬路的人群中,闖紅燈的能占到七成。”小張坦言工作壓力不小。 闖紅燈人數比例居高不下,小張認為過街天橋規劃不當是主因之一。 在北京學院南路與中關村南大街交叉路口,行人走天橋過路口,需沿中關村南大街向北步行460米或向南步行約430米到達相鄰的兩座天橋,然后一上一下到達馬路對面。“走天橋不會闖紅燈,但繞行時間成本過高,很多人覺得太費勁。”小張分析道。 他建議,相關部門應對行人過街設施進行合理優化,不僅要想法減少行人的繞行時間,還要為行人提供最大便利,這樣就會緩解“中國式過馬路”的窘境。 中關村一號橋人行天橋于去年竣工,據稱是目前北京最大的口字形人行天橋,橋面最寬,功能完善,并配有自動扶梯。由于地處中關村海淀園核心區,賣場高校集中,行人過街需求大。“過街天橋架設后,闖紅燈情況有所好轉,天橋分流了一部分人群,橋下路口沒那么混亂了。”長期值守該路口的交通協管員老趙說。 但令老趙不解的是,該天橋雖然四個角均裝有電梯,但每天并不能保證全開,這樣一來,拖著箱包的年輕人和老人、行動不便者又重新回到橋下過馬路的人群中。“本以為走天橋方便,反倒耽誤事兒了,方便反被方便誤。” 要么在最需要的地方沒有架設天橋、建設地下通道,要么有天橋卻因維護不力、設計不合理而成為新的障礙,“無路可走”處處可見。“如果上下階梯方便,清爽干凈,走過街天橋成為一種既安全又便捷的過馬路方式,有誰會不愿意呢?”老趙說。 |
相關閱讀:
- [ 04-30]加拿大一莽漢駕車高速闖紅燈撞車致5死1傷
- [ 04-17]專家把脈“中國式過馬路”:罰款并非萬能手段
- [ 04-16]杭州新招治“中國式過馬路” 路邊擺屏幕“現場直播”
- [ 04-16]武漢開罰行人闖紅燈 有人想跑有人說沒錢(圖)
- [ 04-16]武漢開罰行人闖紅燈 有人想跑有人說沒錢(圖)
- [ 04-14]罰款+集中整治,能終結“中國式過馬路”嗎?
- [ 04-12]成都:下周起 行人帶頭闖紅燈最高罰50元
- [ 04-12]北京5月6日起全面處罰行人闖燈 拒交罰款依法處理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