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調查闖紅燈:綠燈短 地下通道天橋設計不合理
2013-05-03 06:49:13?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林洪熙 我來說兩句 |
綠燈亮時,過馬路也不容易 本報記者 王 珂 ●行人遇綠燈過馬路,不僅與右轉車輛沖突,在有的路口,甚至還跟左轉車輛和掉頭車輛沖突。“說白了,無論紅燈、綠燈,行人過馬路的感受差不多。” 4月25日下午1點,北京朝陽北路、金臺路交叉路口西北角,張大媽準備由北向南穿過馬路。 好不容易等紅燈變綠燈,斑馬線卻仍然被東西向通行的電動車、自行車占據著。沒辦法,她只能再等等。自行車過去了,張大媽剛想抬腳,左后方卻躥出來一串由北向西右轉的小轎車,呼嘯從身邊駛過。張大媽只有再次停下來。這一耽誤,綠燈已亮了十幾秒。 右轉車輛終于過去了,張大媽不敢遲疑,加快了腳步。馬路走了一多半,右前方又碰上了由西向南的右轉車輛。她不得不又停下腳步。 幾經耽誤,紅燈亮了。張大媽左看右望,迎著紅燈過了馬路。這一番折騰,幾乎就是冒險。 “過個馬路也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真的讓人很揪心啊。”張大媽感嘆。 許多行人表示,“中國式過馬路”表象的背后,存在行人與機動車路權分配的深層次矛盾。想要根治“中國式過馬路”的亂象,一定要充分保障行人的路權。比如,紅燈亮時允許機動車右轉,導致與行人路權的沖突。稍微大一點的路口,行人在綠燈時穿過馬路,需要經過兩道右轉車輛的“關卡”。而在有的路口,行人綠燈過馬路,不僅要躲避右轉車輛,甚至還跟左轉車輛和掉頭車輛沖突。 金臺路北口的居民老張認為,斑馬線的深層含義是對行人路權的保護,不僅應該給人們提供一條安全的通道,也是給行駛中的司機“減速緩行”、“禮讓行人”的示意。可是現在,行人過“斑馬線”時路權得不到保障,要隨時提防被右轉彎的汽車撞倒,斑馬線的意義大打折扣。 “說白了,無論紅燈、綠燈,行人過馬路的感受相差不多。”老張抱怨說,即便是等到綠燈也未必能順利通過馬路。同樣是冒著危險過馬路,時間稍微有點緊張的時候也就難免想到闖紅燈了。“如果綠燈通行更加安全,行人等綠燈的積極性肯定會更高。” |
相關閱讀:
- [ 04-30]加拿大一莽漢駕車高速闖紅燈撞車致5死1傷
- [ 04-17]專家把脈“中國式過馬路”:罰款并非萬能手段
- [ 04-16]杭州新招治“中國式過馬路” 路邊擺屏幕“現場直播”
- [ 04-16]武漢開罰行人闖紅燈 有人想跑有人說沒錢(圖)
- [ 04-16]武漢開罰行人闖紅燈 有人想跑有人說沒錢(圖)
- [ 04-14]罰款+集中整治,能終結“中國式過馬路”嗎?
- [ 04-12]成都:下周起 行人帶頭闖紅燈最高罰50元
- [ 04-12]北京5月6日起全面處罰行人闖燈 拒交罰款依法處理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