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制圖:宋 嵩 張芳曼 本報北京3月14日電(記者李曉宏)14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就“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相關問題,回答記者提問。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務院醫改辦主任孫志剛表示,醫改已經進入深水區,一方面鞏固已經取得的成果的任務十分艱巨;一方面體制機制方面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集中暴露,改革的難度和復雜程度越來越大。 孫志剛說,“十二五”期間,國家將繼續對農村鄉鎮衛生院加大投入,到2015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達標率達到95%以上,“使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夠逐步的、真正的成為老百姓看病、就醫的首選。”從今年起,將在基層衛生醫療機構建設周轉房,解決大醫院醫務人員到基層去工作的住房問題。 公立醫院改革 加大補償和監管,使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 對于公立醫院改革進展情況,衛生部副部長、國務院醫改辦副主任馬曉偉介紹說,目前,國務院選定的17個試點城市,各省政府選定的37個試點城市,超過2000多所公立醫院,取消了以藥補醫。目前,全國已有22個省份、431個縣級地區完成了取消公立醫院藥品加成,17個省份對試點地區的醫療服務價格進行了全面的調整。有27個省份開始了支付方式的改革。 馬曉偉表示,推進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一要通過加大政府投入、改革支付方式、理順價格體系,建立補償機制;二要建立監管機制。建立一個符合醫生職業特點,以醫療數量、質量、風險程度及患者滿意程度為標尺的薪酬支付制度。 跨地區報銷 就醫異地結報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對于跨地區報銷問題,胡曉義說,我國存在新農合、城鎮職工、城鎮居民三類醫保,統籌層次、籌資水平、報銷政策都不同,各地醫保機構尚未實現全國聯網,異地結算存在困難。解決該問題已有進展,通過提高統籌層次,減少異地就醫人數。以前,新農合籌資主要以縣為單位,現在普遍提升到市級統籌。已有幾個省在推進省級統籌。“有沒有跨省轉移的問題?這是我們的目標,但是還有一個相當長的路要走。” 胡曉義說,由于優質醫療資源集中在大的中心城市,為緩解看病難,政策安排鼓勵小病在基層看。但是,對于退休人員長期異地居住,就醫結報難題,要重點解決,但需一個不短的時間。“解決這個問題,還需要有一些政策和措施的完善,首先是信息的統一,第二是政策標準要逐步地統一。” 胡曉義介紹說,全國已經有6個省級地區,30多個地市,還有150多個縣實行了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一體化,在解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公平性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防范醫保風險 “三管齊下”監管醫保基金 對于防范醫保風險和加強醫保監管的問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國務院醫改辦副主任胡曉義說,最近人社部出臺20條紀律規定,劃出不準跨越的“紅線”;對于醫療機構和藥店的監管,以支付方式改革為抓手,推進第三方監管;對于服務對象,也就是參保人、患者的監管,已經和公安部門,也包括其他部門聯手在打擊這方面的騙取、套取、詐騙醫保基金的犯罪行為。 |
相關閱讀:
- [ 03-15]人社部:醫保全國異地就醫報銷尚無時間表
- [ 03-15]醫改辦:加大投入 使基層醫療成百姓就醫首選
- [ 03-15]醫改辦談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須建補償機制并改支付方式
- [ 03-15]人社部副部長:實現醫保異地報銷需循序漸進
- [ 03-15]人社部副部長:社保跨省轉移還相當長的路要走
- [ 03-14]胡曉義談異地就醫報銷問題:提高統籌層次 減少異地就醫人員
- [ 03-14]孫志剛:醫改堅持把體制機制創新放在突出的位置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