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偉:公立醫院改革的核心內容是補償機制和監管機制的建立
2013-03-14 16:11?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黃曉夏 黃曉夏 |
分享到:
|
[人民日報、人民網記者]我想請馬部長介紹一下,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有哪些進展?將采取哪些措施維護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謝謝。 [馬曉偉]下一步醫改工作,我們總的講,兩個機制的建立,對于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是十分重要的,這也是我們這次改革的核心內容。一個就是補償機制的建立,公立醫院改革現在進入到深水區,說到底是個補償機制建立的問題。補償機制的建立,主要取決于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政府財政對公立醫院的投入,包括基本建設的投入,大型儀器設備的投入,離退休人員資金的投入,以及公共衛生事件的政策性虧損的補貼。確保落實這四項投入,使公立醫院輕裝上陣。 二是改革支付方式。支付方式改革是核心內容,我國多年推行的是項目收費、項目加成,在現有購買服務的格局下,特別是醫療機構和患者之間處于信息不對稱狀態,像這種購買服務的格局必須由第三方去監管,必須改變現在這種項目加成的辦法,去除過度醫療的制度性誘因。解決這個問題怎么辦?就必須采取以總額預付、病種管理、DRGS、按人頭付費等多種形式的付費方式,不同的付費方式要根據醫院的水平、規模情況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總之,要通過醫保,加大對醫療機構的約束和激勵的機制。這個機制建成之日,應該說就是我們的改革會取得明顯進展之時。 第三,理順價格體系。這個問題很重要,爭論也很多,兩會期間可以說一直在熱議這個問題。我國醫生的技術勞務價格能夠得到承認,藥品和儀器設備的價格能夠有所降低,醫務人員多勞多得、優勞優得的這條政策能夠得到正向激勵,我相信,會引導我國的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走向更加健康的軌道,也會更有利于我們加強醫德醫風建設,規范醫院醫生行為。所以價格體系在補償機制的改革當中是十分重要的。只有這樣,我們的公立醫院才能夠健康的向前發展。 在監管機制當中應該注意到,醫院內部的監督管理,這和補償機制有關系,如何建立一個符合醫生職業特點的,以醫療的數量、質量、風險程度以及患者的滿意程度為標志的,公益性為核心的薪酬支付制度,是我們這次改革一個很重要的方面。總之,我國醫保的快速發展,要求我們盡快的改革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盡快的建立起一套適應購買服務格局的補償機制和監管機制。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