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兩高”報告:解決信訪問題 重在依法公正
2013-03-13 07:02?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本報北京3月12日電在這兩天審議“兩高”報告時,許多代表對涉訴信訪問題發表意見建議,認為解決信訪問題,關鍵在依法公正,樹立法律權威。 代表們認為,做好信訪工作,化解信訪矛盾,關鍵是要把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既要強調依法辦案,更要強調帶著感情辦事,相關部門要進一步樹立牢固的責任意識和主動的擔當意識,不回避矛盾,不推諉扯皮。 另一方面,“小鬧得小利,大鬧得大利的現象值得注意,”沈陽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趙長義代表說,“信訪分有理訪和無理訪、涉訴訪和一般訪。不同類別應區別對待,而在一些地方的考核中,不加區分,相關部門只能想盡辦法息訪。” “只要一圍政府,就有好結果,這種示范效應讓事情變得越來越復雜,要警惕這種勢頭。”山東如意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邱亞夫代表說。 “在一些地方,常常有拆遷‘釘子戶’,不滿條件就上訪、鬧訪、纏訪,為了息事寧人,地方政府不得不花錢‘擺平’。”上海市奉賢區南橋鎮楊王村村委會主任孫躍明代表說。 中石油遼陽石化總經理朱景利代表、安徽工藝貿易進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長薛穎代表也認為,從長遠看,花錢是買不來太平的,還是要樹立法律的權威,堅持依法辦事。 青海石油管理局局長宗貽平代表說:“不加區分地調解信訪案件,獲得了一時的‘穩定’,但傳遞了錯誤的信號:一鬧就靈,鬧得越大,得利越多。從長遠看,這將導致更多的人信‘訪’不信‘法’。解決這個問題,還是要分清信訪案件的性質,區別對待,原則問題不能讓步。” 盛京銀行董事長張玉坤代表接著說:“如果信‘訪’不信‘法’的風氣蔓延,損害法律的嚴肅性、權威性,依法治國的難度就更大了。” 吉林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楊克勤代表介紹,許多信訪案件是民事糾紛,這些案件經過一審、二審、再審,出現錯判的幾率很低,但是有的當事人仍然不服,以進京上訪為要挾。對此,他建議,嚴格執行民訴法規定,當事人不服再審裁判的,可以到檢察機關申訴,通過法律程序解決問題。 華東交通大學理工學院黨委書記陳志勝代表認為,樹立法律權威和法治信仰,需要加強宣傳教育,在全社會形成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共識,用法律手段解決問題。 民進中央副主席、首都師范大學校長劉新成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楊道喜代表表示,對信訪問題應該分類對待,對合理訴求積極回應解決,同時,依法處理鬧訪、纏訪、無理訪。 遼寧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佟志武代表建議,在處理信訪案件時,把涉訴訪和一般訪分開。涉訴訪可以走司法程序,如果對法院判決不滿意可以上訴,如果已經終審,信訪部門不再受理。 “應將涉訴信訪統一納入司法軌道,構建可行的涉訴信訪終結機制,迅速扭轉信‘訪’不信‘法’的現狀,引導當事人合法表達訴求。”內蒙古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院長胡毅峰代表說。 “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機關公正司法,當事人運用法律武器理性維權,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信訪問題。”江西省電力公司總經理秦紅三代表說。 (本報記者何勇、朱虹、張志鋒、謝衛群、龐革平、何聰、朱磊、王明浩、劉文波、吳齊強、李林寶、魏本貌、卞民德、賀勇、于洋整理) |
相關閱讀:
- [ 03-11]趙克志:法檢工作要做到“三個始終堅持”
- [ 03-10]兩會新華視點:透視兩高報告四大焦點
- [ 03-10]兩會觀察:從“兩高”報告看中國嚴懲腐敗決心
- [ 03-10]兩會觀察:從“兩高”報告看中國嚴懲腐敗決心
- [ 01-08]兩高明確瀆職犯罪問題:致超1人死亡系重大損失
- [ 03-12]聚焦“兩高”報告四個亮點(問策)
- [ 12-27]北京購車搖號申請逐月減少 明年指標額度將公布
- [ 07-30]國土部:非法建設高爾夫球場問題蔓延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